搜烟直穷碞底树,千岁癯僧抱琴住。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搜烟直穷碞底树,千岁癯僧抱琴住。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
于中独有无碍子,气借云生骨木死。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我将师尔求无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无碍的高僧的生活与修行境遇,充满了禅意与超脱之感。
首句“搜烟直穷碞底树”,以“搜烟”象征探寻真理的过程,深入到“碞底树”中,隐喻着对佛法的深入探索与领悟。接着,“千岁癯僧抱琴住”,描述了一位历经千年的老僧,怀抱古琴,静居山林,过着简朴而深邃的生活。
“毗耶弟子三百人,一劫风轮了人趣。”这里提到毗耶为佛陀说法之地,三百弟子代表众多修行者,一劫风轮则暗示了时间的漫长与修行的艰苦。这句诗表达了在漫长的时间里,众多修行者通过艰苦的修行,最终悟透人生真谛。
“其住劫者不出山,习猿成性心黠顽。”描述了那些在山中修行的僧侣,他们的生活与山中的猿猴相似,心性狡猾顽固,但正是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灵得以净化。
“龙女善相供煮茶,枯藤垂龛开白花。”龙女是佛教中的护法神,这里象征着无碍上人的弟子们,他们善解人意,为上人煮茶,枯藤垂龛则象征着修行环境的简陋,但依然能开出洁白的花朵,寓意着内心的纯净与美好。
“珍珠撒手成碎沙,世间恩怨纠如麻。”这句话以珍珠比喻珍贵的事物,撒手后化为碎沙,象征着世间一切的短暂与无常,恩怨纠葛如同乱麻,难以解开。
“子忍低眉不相顾,鹦鹉娇啼狮子怒。”子忍象征着无碍上人,他面对世间纷扰,选择沉默不语,而鹦鹉与狮子的对比,展现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喧嚣。
“无情风雨漂六天,谁抱元灯守灰炷?”风雨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挑战,元灯与灰炷则是对生命与修行的象征,表达了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坚守信念,不放弃修行。
“万千梦里孤钟鸣,担囊踏露人间行。”梦中的孤钟鸣响,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声音,担囊踏露则描绘了修行者在人间行走,不断探索与实践。
“峨嵋武当苦硗确,泰华中间地最平。”峨嵋、武当、泰华分别是中国著名的山脉,这里的对比表达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不同环境下的修行体验。
“奔云不搅黄河声,阅世归山上果成。”奔云象征着修行者的内心世界,黄河之声则是外界的喧嚣,归山上果成则意味着在修行中,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达到了和谐统一。
“不容饶舌参梵经,其息愈默机愈灵。”这句话强调了修行的关键在于内心的静默与专注,而非言语的繁复。
“指端一现莲华青,虚空妙乐移我情。”指端现莲华,象征着修行者心灵的升华,虚空妙乐则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喜悦。
“我将师尔求无生。”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无碍上人,追求无生境界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无碍上人及其修行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佛教修行的深刻内涵与超脱精神,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夙昔登坛客,于今出塞雄。
拥旄摧太白,横槊贯长虹。
文武周卿亚,诗书晋帅同。
辕门环甲胄,记室聚章缝。
斧钺军容盛,楼船将令崇。
投鞭萦渤澥,砺剑拂崆峒。
鸭净辽江绿,狼销碣石红。
天高鲸观峙,塞绝雁门通。
券议新颁铁,标模旧建铜。
平阳勋七十,第一让元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