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匮新茶出,铜铛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
啜忆吴僧共,倾宜越碗圆。
气清宁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寻无暇,诗情得有缘。
深疑尝沆瀣,犹欠听潺湲。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消渴茂陵客,甘凉庐阜泉。
泻从千仞石,寄逐九江船。
竹匮新茶出,铜铛活火煎。
育花浮晚菊,沸沫响秋蝉。
啜忆吴僧共,倾宜越碗圆。
气清宁怕睡,骨健欲成仙。
吏役寻无暇,诗情得有缘。
深疑尝沆瀣,犹欠听潺湲。
迢递康王谷,尘埃陆羽篇。
何当结茅屋,长在水帘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庐山僧人所赠之谷帘泉水的深深赞赏与向往之情。谷帘水,源自庐山千仞石壁,随九江之舟而行,其水质甘甜清凉,泡出的新茶在铜壶中煮沸,茶香四溢,仿佛能闻到晚菊的芬芳和秋蝉的鸣叫。饮茶时,诗人仿佛与吴地僧侣一同品茗,用越地的白瓷碗盛放,茶气清新,能提神醒脑,使人精神焕发,甚至有成仙之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茶道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他感叹于忙碌官场生活中的无暇,却能在品茶之时找到心灵的慰藉与诗意的灵感。诗人想象着自己能够结庐于庐山康王谷旁,每日与清澈的谷帘水相伴,聆听潺潺流水声,过上远离尘嚣的隐逸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茶与自然之美,以及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的独特追求。
夙疴苦牵缠,旧学久废忘。
闭门老叔夜,慵惰古无上。
朋知音问绝,正复相觖望。
独馀思子心,砥柱阅寒浪。
作书往问讯,闻子亦微恙。
深怜三医勤,却叹五鬼妄。
新诗勤讽诵,渠魄自应丧。
吾侪晓天星,齿发已非壮。
羁孤寡会合,尚复困此障。
冲风战寒林,落日翳叠嶂。
轩车何来迟,为子倒家酿。
寒衣袭夏絺,夕饭荐秋菊。
吾家邑中黔,标致颇投俗。
挽渠万牛难,得子一夔足。
向来山林盟,相信不待卜。
那知语离处,老树已重绿。
匆匆一樽酒,鸡黍招近属。
杯行子何在,小雨暗崖谷。
富贵朝露晞,岁月流电速。
怀哉十日饮,伤此千里目。
徘徊黄金花,采采不盈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