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客清樽夕,虚堂玉露秋。
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
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
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
远客清樽夕,虚堂玉露秋。
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
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
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朱彝尊的《七夕》,描绘了远方游子在秋夜中对故乡和亲人的情感寄托。首句“远客清樽夕”写出了诗人在异乡独酌的情景,暗含孤独与思乡之情;“虚堂玉露秋”则以清冷的秋露渲染出寂寥的氛围。
接下来,“关山频北望,河汉已西流”两句,通过频繁地眺望北方的关山和西逝的银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以及时光流逝的感慨。“叶落他乡树,砧催故国楼”进一步描绘了异乡落叶和砧声所引发的思乡情绪,砧声象征着妇人对远方亲人的呼唤,触动了他的心弦。
最后,“今宵看织女,未必诣牵牛”以七夕的传统故事作结,诗人借织女与牵牛的神话,表达自己今晚即使仰望星空,也不一定能如这对传说中的情侣般团聚,暗示了他对团圆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浓厚的思乡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银塘雨过,似花弹冰汗。水佩风环翠凉满。
画船回、十里明镜秋波,人一笑,红入鸳鸯阵乱。
夜来天袂冷,香步无尘,唤起唫鸾下霄汉。
七十二夫容、立尽仙云,珠槃泻、万星齐转。
且醉把、璚枝舞珊珊,道浴罢天池、羽衣新换。
鹃魂一片。怪小墅绿阴,都被愁染。
鸿阵悄来,凄紧西风黄昏院。茜裙残缕吹香远。
却醉入、秋娘心眼。梦回沟水,红情自老,误他题怨。
还见。披烟浣露,正灯暗绛屏,和泪妆点。
霜信曼催,吴锦飘零无人剪。可怜生是江南晚。
更解替、幽花肠断。几回立尽斜阳,故山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