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苏子瞻因胶西赵明叔赋薄薄酒杜孝锡晁尧民黄鲁直从而有作孝锡复以属予意则同也聊以广之·其一》
《苏子瞻因胶西赵明叔赋薄薄酒杜孝锡晁尧民黄鲁直从而有作孝锡复以属予意则同也聊以广之·其一》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古风

薄薄酒,胜茶汤。刳麝脐,为有香。

断尾山鸡避文章,直木先伐甘井竭,谁将列鼎移黄粱。

扬雄草玄反嘲白,曲糵宁非井丹食。

却念牛衣儿女心,王郎漫致回天力。

五湖归去弄烟月,伏剑成名空玉雪。

饮薄酒,醉后纷纷亦何有。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名为《苏子瞻因胶西赵明叔赋薄薄酒杜孝锡晁尧民黄鲁直从而有作孝锡复以属予意则同也聊以广之》(其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展现了对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先,“薄薄酒,胜茶汤”,诗人以酒与茶的对比,表达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并不在于物质的丰富,而在于内心的满足。酒虽薄,但能带来欢愉,胜过平淡无奇的茶水。

接着,“刳麝脐,为有香”,麝香的珍贵在于其独特的香气,这象征着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深意的事物。诗人借此强调,真正的价值往往隐藏在表面之下,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和珍惜。

“断尾山鸡避文章,直木先伐甘井竭”这两句通过动物和自然现象的描述,隐喻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资源的浪费。山鸡为了保护自己,不惜断尾求生;直木和甘井却被先于有用之物被砍伐和利用,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资源合理利用的呼吁。

“谁将列鼎移黄粱”一句,以古代帝王享用美食的典故,讽刺了权贵阶层的奢侈浪费,以及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忽视。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的不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扬雄草玄反嘲白,曲糵宁非井丹食”这两句引用了历史人物和事件,进一步探讨了知识与智慧的价值。扬雄以草书撰写《太玄》,却反讽了过于追求形式的白璧无瑕;曲糵(酒曲)与井丹(井盐)则是生活必需品,暗示了真正的智慧和价值往往存在于日常之中,而非高不可攀的理论或虚幻的理想。

最后,“却念牛衣儿女心,王郎漫致回天力”,诗人通过想象牛郎织女的故事,表达了对普通人情感世界的关注和对英雄主义的反思。王郎(可能指王安石)试图改变世界,但最终徒劳无功,诗人借此提醒人们,真正的力量往往来源于平凡人的坚持和努力。

“五湖归去弄烟月,伏剑成名空玉雪”,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世俗的向往。在五湖四海之间,诗人希望找到心灵的宁静,远离尘世的纷扰,以烟月为伴,以玉雪为名,追求精神上的纯净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探讨了生活、价值、社会、人性等多个层面的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金盏倒垂莲·其一依韵和次膺寄杨仲谋观察

诸阮英游,尽千钟饮量,百丈词源。

对舞春风,螺髻小双莲。

念两处、登高临远,又伤芳物新年。

此泪不待,桓伊危柱哀弦。

身闲未应无事,趁栽梅径里,插柳池边。

野鹤飘飖,幽兴在青田。

也莫话、书生豪气,更铭功业燕然。

毕竟得意,何如月下花前。

(0)

题惠崇画四首·其二夏

老柳无嘉色,红蕖羞脉脉。

宛在水中洲,双鹅羽苍白。

何须玩引颈,颠倒写经墨。

惟应一临流,当暑袗絺绤。

(0)

次韵阎甥伯温池上八首·其八

平生惟亲旧,相得怀抱敞。

宁知老田里,三径得还往。

结庐在人境,此意陶令赏。

但话北窗凉,何必羲皇上。

(0)

招缙云守关彦远教授曾彦和集平山堂次关韵

蜀冈势与蜀山通,龙虎盘挐上紫空。

小语还忧惊太一,高堂元自在天中。

少师杨柳无遗迹,承旨歌谣有旧风。

斜日芜城易兴感,忘怀犹喜故人同。

(0)

欲求闲局理旧学作·其一

莫求致仕且分司,此等刘伶笑妇儿。

投老寸阴如寸玉,从君了事只名痴。

(0)

彦鲁?字号卷余擢为开封第三用彦鲁韵

寂寂醒醒谁得知,万重故纸压须弥。

不缘饶舌丰干道,拾得山间底小儿。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刘辩 黄爵滋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