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醒醒谁得知,万重故纸压须弥。
不缘饶舌丰干道,拾得山间底小儿。
寂寂醒醒谁得知,万重故纸压须弥。
不缘饶舌丰干道,拾得山间底小儿。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题目为《彦鲁?字号卷余擢为开封第三用彦鲁韵》。诗中表达了一种孤独而深沉的情感。"寂寂醒醒谁得知"描绘了诗人在寂静中独自醒悟,无人理解的境况,透露出一种寂寞和无奈。"万重故纸压须弥"运用夸张手法,比喻自己被繁重的学问或事务所包围,如同须弥山般沉重。"不缘饶舌丰干道"暗示自己并非为了炫耀或博取名声,而是出于内心的追求,"丰干道"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修行之路。最后两句"拾得山间底小儿"则以谦逊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的谦虚态度,仿佛自己只是在山野间偶然发现的小孩,对知识的探索充满好奇和敬畏。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以及在孤独探索中保持谦逊的心态,体现了宋代理学士人的精神风貌。
露幕拥簪裾,台庭饯伯鱼。
綵衣人竞看,银诏帝亲书。
知子当元老,为臣饯二疏。
执圭期已迫,捧膳步宁徐。
而我诚愚者,夫君岂病诸。
探题多决胜,馔玉每分馀。
荣比成功后,恩同造化初。
甑尘方欲合,笼翮或将舒。
榆荚钱难比,杨花雪不如。
明朝古堤路,心断玉人车。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梢梢寒叶坠,滟滟月波流。
凫鹄共思晓,菰蒲相与秋。
明当此中别,一为望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