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温问虚名,杜老厌束书。
半百无一行,又似计数疏。
傥非奉子公,不妨问何如。
因声遇斋叟,簿领想多馀。
寒温问虚名,杜老厌束书。
半百无一行,又似计数疏。
傥非奉子公,不妨问何如。
因声遇斋叟,簿领想多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的《秋怀十首》第四首,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虚名的淡泊态度和对日常生活的反思。首句“寒温问虚名”暗示了诗人对于名誉的关注并非出于实际需要,而是出于外界的询问和评价。接着,“杜老厌束书”引用杜甫(杜老)的典故,表明诗人对于繁琐的书籍事务感到厌倦,可能暗指官场文书的繁重。
“半百无一行,又似计数疏”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琐事的疏忽,即使到了五十岁,也没有真正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里的“半百”指的是五十岁,而“计数疏”则表示对时间或计划的不精细管理。
后两句“傥非奉子公,不妨问何如”表达了诗人对是否应该继续追求这些虚名的疑问,如果只是为了迎合他人(奉子公),那么这样的生活是否值得?最后,“因声遇斋叟,簿领想多馀”以“斋叟”自比,暗示自己在繁忙的公事之余,对于这种虚名的追求可能只是多余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我反省,展现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内心修养和简朴生活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