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月甚佳,夜半风忽起。
直疑天又变,况觉寒逾水。
破衾不能温,曲身岂复论。
窗明亟问似,霜里明朝暾。
梅开何处树,索莫谁能顾。
被褐复扶筇,从君觅诗去。
黄昏月甚佳,夜半风忽起。
直疑天又变,况觉寒逾水。
破衾不能温,曲身岂复论。
窗明亟问似,霜里明朝暾。
梅开何处树,索莫谁能顾。
被褐复扶筇,从君觅诗去。
这首宋诗《寒夜晓起呈斯远》描绘了诗人赵蕃在寒冷冬夜中醒来的情景。首句“黄昏月甚佳”展现了傍晚时分明亮的月光,为夜晚带来一丝暖意。然而,“夜半风忽起”转折,透露出风起带来的寒意,暗示天气变化。
“直疑天又变,况觉寒逾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突然降温的惊讶和感受到的彻骨寒冷,仿佛寒气比水还要深重。接着,诗人描述自己破旧的被子无法抵挡严寒,蜷缩身体也无法温暖,生活困苦可见一斑。
“窗明亟问似,霜里明朝暾”写诗人透过窗户看到霜降,期待着黎明的到来,希望能有一丝暖阳。最后两句“梅开何处树,索莫谁能顾”以梅花开放象征坚韧与希望,但在这寒冷的夜里,似乎无人能顾及,表达出诗人孤独与无奈的心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寒夜中的孤寂与坚韧,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赵蕃的诗作风格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