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0)
注释
夹水:沿河。
山豁:山峦开阔。
依微:隐约,稀疏。
远天外:远方的天际。
明灭:忽明忽暗。
乱流:湍急的水流。
伊岸:伊水的岸边。
朔风:北风。
洛桥:洛阳的桥,此处代指洛阳。
游宦侣:在外做官的朋友。
扁舟:小船。
不系:没有束缚。
翻译
沿着青山之路向东行,东南方向山峦开阔大河畅通。
稀疏的寒树隐约在天边,夕阳在湍急的河流中闪烁明灭。
孤独的村庄多年临靠着伊水边,初晴时一只大雁迎着北风飞去。
告诉在洛阳桥游玩的朋友,我这艘小船无拘无束,就像我的心一样自由飘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这两句描绘了壮观的山川与奔腾的大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行旅中的孤独。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这两句则是对冬日苍凉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寒树”和“夕阳”的变化,表现了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幻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这两句中,“孤村”、“几岁”,给人以静谧而又有些许荒凉的感觉,而“一雁初晴下朔风”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捕捉,通过孤独的大雁和初见晴空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一种思念之情。他通过“洛桥”这个特定的地标,表达了自己希望传递给故乡朋友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虽然描绘的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但更深层次上,是对自然之美、亲情之温和个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每一个意象都精炼而有力,每一句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共同构成了这首生动传神的诗篇。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满江红·为忆仙姿

为忆仙姿,相思恨、缠绵未足。
从别后、沈郎消瘦,带围如束。
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
算谁知、中有不平心,弹棋局。
空想像,金钗卜。
时畏玩,回纹曲。
许何时重到,琐窗华屋。
长得一生花里活,软红深处鸳鸯宿。
也胜如、骑马著征衫,京尘扑。

(0)

满庭芳·山色澄秋

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数行征雁,分破白鸥烟,高下回塘暗谷,写幽思、终日溅溅。
闲凝望,残霞暝霭,何处一渔船。
江南,思旧隐,筠轩野径,茅舍疏椽。
惯携壶花下,敧帽风前。
想像渊明旧节,琴中趣。
何必疏弦,不将五斗,输与北窗眠。

(0)

浪淘沙·素秋霁

素秋霁,云横旷野,浪拍孤堞。
柔橹悲声顿发。
骊歌恨曲未阕。
念一寸回肠千缕结。
柳条在、忍使攀折。
但怅惘章台路多少,相思拚愁绝。
凄切。
去程浩渺空阔。
奈断梗孤蓬,西风外、蔌蔌残吹咽。
应暗为行人,伤念离别。
泪波易竭。
凝怨怀、羞睹当时明月。
烟浪无穷青山叠。
鱼封远、雁书渐歇。
甚时合、金钗分处缺。
谩飘荡、海角天涯,再见日,应怜两鬓玲珑雪。

(0)

水龙吟·锦城春色移根

锦城春色移根,丽姿迥压江南地。
琼酥拂脸,彩云满袖,群芳羞避。
双燕来时,暮寒庭院,雨藏烟闭。
正□□未足,宫妆尚怯,还轻洒胭脂泪。
长是欢游花底。
怕东风、陡成怨吹。
高烧银烛,梁州催按,歌声渐起。
绿态多慵,红情不语,动摇人意。
算吴宫独步,昭阳第一,可依稀比。

(0)

诉衷情·一钩新月淡於霜

一钩新月淡于霜。
杨柳渐分行。
征尘厌堆襟袂,鸡唱促晨装。
淮水阔,楚山长。
暗悲伤。
重阳天气,杯酒黄花,还寄他乡。

(0)

南乡子·西北有高楼

西北有高楼。
淡霭残烟渐渐收。
几阵凉风生客袖,飕飕。
心逐年华衮衮流。
花卉满前头。
老懒心情万事休。
独倚栏干无一语,回眸。
鼓角声中唤起愁。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光绪 爱新觉罗·福临 蒋彝 诸葛亮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