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风光图景,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深切思念。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
"夹水苍山路向东,东南山豁大河通。" 这两句描绘了壮观的山川与奔腾的大河,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敬畏之心,同时也透露出一丝行旅中的孤独。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这两句则是对冬日苍凉景象的细腻描绘,通过“寒树”和“夕阳”的变化,表现了时间流转与光影变幻之美,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孤村几岁临伊岸,一雁初晴下朔风。" 这两句中,“孤村”、“几岁”,给人以静谧而又有些许荒凉的感觉,而“一雁初晴下朔风”则是对自然之美的一种捕捉,通过孤独的大雁和初见晴空的场景,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寂寞与期待。
"为报洛桥游宦侣,扁舟不系与心同。"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远方亲朋好友的一种思念之情。他通过“洛桥”这个特定的地标,表达了自己希望传递给故乡朋友的思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属感的渴望。
整首诗虽然描绘的是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但更深层次上,是对自然之美、亲情之温和个人情感世界的一种抒发。每一个意象都精炼而有力,每一句都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折射,共同构成了这首生动传神的诗篇。
为忆仙姿,相思恨、缠绵未足。
从别后、沈郎消瘦,带围如束。
消息三年沈过处,关山千里无飞肉。
算谁知、中有不平心,弹棋局。
空想像,金钗卜。
时畏玩,回纹曲。
许何时重到,琐窗华屋。
长得一生花里活,软红深处鸳鸯宿。
也胜如、骑马著征衫,京尘扑。
山色澄秋,水光融日,浮萍飘碎还圆。
数行征雁,分破白鸥烟,高下回塘暗谷,写幽思、终日溅溅。
闲凝望,残霞暝霭,何处一渔船。
江南,思旧隐,筠轩野径,茅舍疏椽。
惯携壶花下,敧帽风前。
想像渊明旧节,琴中趣。
何必疏弦,不将五斗,输与北窗眠。
素秋霁,云横旷野,浪拍孤堞。
柔橹悲声顿发。
骊歌恨曲未阕。
念一寸回肠千缕结。
柳条在、忍使攀折。
但怅惘章台路多少,相思拚愁绝。
凄切。
去程浩渺空阔。
奈断梗孤蓬,西风外、蔌蔌残吹咽。
应暗为行人,伤念离别。
泪波易竭。
凝怨怀、羞睹当时明月。
烟浪无穷青山叠。
鱼封远、雁书渐歇。
甚时合、金钗分处缺。
谩飘荡、海角天涯,再见日,应怜两鬓玲珑雪。
锦城春色移根,丽姿迥压江南地。
琼酥拂脸,彩云满袖,群芳羞避。
双燕来时,暮寒庭院,雨藏烟闭。
正□□未足,宫妆尚怯,还轻洒胭脂泪。
长是欢游花底。
怕东风、陡成怨吹。
高烧银烛,梁州催按,歌声渐起。
绿态多慵,红情不语,动摇人意。
算吴宫独步,昭阳第一,可依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