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光启丁未别山》
《光启丁未别山》全文
唐 / 司空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肴]韵

草堂琴画已判烧,犹托邻僧护燕巢。

此去不缘名利去,若逢逋客莫相嘲。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guāngdīngwèibiéshān
táng / kōng

cǎotángqínhuàpànshāoyóutuōlínsēngyàncháo

yuánmíngruòféngxiāngcháo

注释
草堂:诗人居住的简陋小屋。
琴画:指诗人的艺术品,如琴和画卷。
判烧:已经烧毁,判,确定无疑。
邻僧:住在附近的和尚。
燕巢:燕子的窝,象征家或故居。
此去:这次离开。
不缘:不是因为。
名利去:追求名利而去。
逋客:逃避世俗、隐居的人。
莫相嘲:不要嘲笑我。
翻译
草堂中的琴和画卷都已经付之一炬,只能寄托邻居僧人帮忙照看燕子的巢穴。
这次离开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如果遇到避世的隐士,请不要嘲笑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司空图的作品,名为《光启丁未别山》。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超然态度和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草堂琴画已判烧”,这里的“草堂”可能是指诗人的书房或居所,诗人通过“琴画已判烧”表达了一种放弃物质享受、回归精神世界的生活态度。琴代表音乐,画代表艺术,这些原本能带来愉悦和审美体验的事物,现在却被视为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舍弃的东西。

“犹托邻僧护燕巢”,诗人将自己的住所托付给邻近的僧侣照看,这里可能隐喻着一种超脱世俗、向往清净之境的愿望。“燕巢”指燕子的窝,常用来比喻安静舒适的居所。诗人希望自己的住处能像燕子一样平和安宁。

“此去不缘名利去”,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无求的心态,“此去”指的是未来的生活道路,不再是为了追逐外在的荣誉或物质利益而行进。

“若逢逋客莫相嘲”,这句诗传达了一种淡然处世的情怀。逋客通常指的是游历四方、不羁的隐士或者说是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人。诗人希望如果遇到这样的逋客,也不要互相嘲讽或比较,因为每个人的选择和追求都不相同。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物质世界的淡然与放弃。

作者介绍
司空图

司空图
朝代:唐   字:表圣   生辰:837~908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猜你喜欢

送双桂天公

一见愚关便不疑,受恩深处少人知。

何妨得座披衣后,正好观山玩水时。

法社颓纲凭振起,祖庭虚席莫归迟。

自怜后进身先老,欲侍巾瓶未可期。

(0)

游飞水潭与诸子同赋限韵·其一

病躯未去心先去,筋力无加却有加。

七尺乌藤伴形影,一条白练入烟霞。

灵湫镇日倾盆雨,顽石当阳散宝花。

莫道银河隔尘世,迷津何处不通槎。

(0)

病中放言·其二

频年多难逢寒食,怅望家山又一春。

青草久荒攀柏地,黄梅深愧种松人。

哀猿啼树将圆月,饥鸟眠花动隔旬。

辜负清明好时节,梦中犹忆蕨薇新。

(0)

岛门秋雨与诸子同赋·其一

九夏安居为避喧,閒身到处是桃源。

秋声带雨摇幡影,野水浮阶没藓痕。

茶灶昨除桑柘火,蒲团长寄水云村。

明朝蓑笠还山去,何事风霜不闭门。

(0)

偕伍秋农游白云古刹

青山白发两相催,且伴宗雷访渡杯。

微雨乍过溪路湿,疏钟遥报洞门开。

暂辞城市人初到,久别家山客又来。

莫遣奚僮笑岑寂,诗囊携得岭云回。

(0)

和梁茂才磐重见赠

朝来抱瓮过横塘,冬后偏宜灌药房。

待我未能容我懒,劳生何敢笑人忙。

野芹采去肥因雨,老苋烹来脆有霜。

佳客不嫌滋味淡,明年多种待君尝。

(0)
诗词分类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诗人
伯牛 闵子 蔡文姬 孟子 孔伋 曾子 颜回 北宋·张载 阮咸 王戎 山涛 章士钊 周笃文 张涤华 邓缵先 邵元冲 南怀瑾 李根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