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政既无齐管仲,立功那有汉班超。
一条界线争何在,海外旌旗五色标。
内政既无齐管仲,立功那有汉班超。
一条界线争何在,海外旌旗五色标。
这首诗《春感八首(其八)》由清代诗人王季珠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管仲与班超,以及对“一条界线”的探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深刻思考。
首句“内政既无齐管仲”,以齐国名相管仲为喻,管仲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使齐国强盛,这里暗指国家内部治理的缺失或不足。接着,“立功那有汉班超”则以东汉名将班超为典,班超以勇武和智谋平定西域,这里暗示国家在对外事务上的无力或失败。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当前国家在内政与外交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条界线争何在”,提出疑问,似乎在讨论边界争端的问题,但这里的“界线”不仅仅指的是地理上的界限,更可能象征着国家的统一与分裂、民族的团结与对立。最后一句“海外旌旗五色标”,描绘了一幅海外各国旗帜飘扬、色彩斑斓的画面,象征着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和平,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和谐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现实问题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切关注和美好期待。
书如嘉殽要知旨,区区太冲空咏史。
百年能挂几牛角,火急编摩时亹亹。
柳家文类今无遗,可忍行事空违之。
此书真是群玉府,事辞所不遗毫釐。
子不见刘协书成要人定,岂但令人愈头病。
偶向车前问沈公,果符梦里随先圣。
两诗入手喜生春,从今护持知有神。
便可缮写持献御,注解不须烦五臣。
稽首苏耽仙,乘云去无迹。
尚留橘井在,与世除狂疾。
谁能不饮此,识味亦可录。
坐令郑玄牛,亦抱荆山玉。
伟哉稚川裔,神交接朝夕。
游戏及小道,造化入大笔。
优为吴诗父,雅命楚骚仆。
岂其橘井助,本自同仙箓。
坐中子刘子,知是当日客。
书悬元和脚,语经建康力。
先我登公门,不数鸷鸟百。
曾挹两仙袖,自然生羽翼。
嗟我无长才,学架屋下屋。
诗虽两牛腰,事亦几蛇足。
已穷犹不悔,政荷师友德。
文盟傥许予,幸不疑籍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