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偈十九首·其十七》
《偈十九首·其十七》全文
宋 / 释守卓   形式: 偈颂

风从何来,雨从何至。皮下有血,面上有鼻。

脱体相呈,全无忌讳。明眼衲僧,更须瞥地。

瞥地如何,且莫瞌睡。

(0)
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然现象与人体特征,同时融入了禅宗的哲理思考。首先,诗人以“风从何来,雨从何至”开篇,提出自然界中的风和雨来源之谜,引人深思。接着,“皮下有血,面上有鼻”则转向对生命的直接描述,强调生命的基本元素和特征。

“脱体相呈,全无忌讳”一句,似乎在探讨个体与世界的关联,以及面对真实自我时的态度,鼓励人们坦诚面对自己和世界,不避讳任何真相。随后,“明眼衲僧,更须瞥地”中,“明眼衲僧”可能指的是洞悉真理的禅者,而“瞥地”则暗示了瞬间的领悟或洞察,强调了禅宗追求的瞬间觉悟的重要性。

最后,“瞥地如何,且莫瞌睡”则是对读者的启发,鼓励人们不要沉溺于日常的麻木状态,而是要保持警觉,随时准备抓住那稍纵即逝的真理之光。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意义、真理的追寻以及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

释守卓
朝代:宋

释守卓(一○六五~一一二四),俗姓庄,泉南(今福建泉州)人。弱冠游京师,肄业天清寺,试大经得度。游学至三衢,见南禅清雅禅师。舍去,抵姑苏定慧寺,从遵式禅师,通《华严》。时灵源清禅师住龙舒太平寺,道鸣四方,遂前往依从。清禅师迁住黄龙寺,守卓随侍十载。既而又至太平寺,佛鉴勤禅师请居第一座。后主舒州甘露寺,又迁庐州能仁资福寺,终住东京天宁万寿寺。称长灵守卓禅师,为南岳下十四世,黄龙清禅师法嗣。徽宗宣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年五十九。有《长灵守卓禅师语录》。
猜你喜欢

为赵宗鲁别驾题屏菊四绝·其二

直干经时雨,繁英乍夜霜。

灵均餐不尽,艳色满潇湘。

(0)

游囊杂咏五首·其三如意

摩挲三尺锋,虬龙挂寒铁。

万古英雄心,歌成唾壶缺。

(0)

博山垆

月影下苍苔,闭门无剥啄。

白云一缕高,幽人卧初觉。

(0)

夏日斋居杂咏八首·其七啸台

铿若鸾凤音,随风落天半。

空令阮籍闻,未许嵇康见。

(0)

夏日斋居杂咏八首·其一阳春馆

一雨过修篁,微风动清夏。

万籁昼萧然,援琴北窗下。

(0)

过天津访万中丞伯修四首·其三

威名十载镇祁连,又见登坛仗钺年。

列校总驱横海节,偏师遥下伏波船。

风行蜃鳄扶桑外,观筑鲸鲵细柳前。

屈指铙歌飞捷夜,抽毫何客代如椽。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黄宗羲 欧阳建 刘言史 李濂 洪秀全 梁佩兰 许衡 李渊 高明 蔡清 陆釴 殷尧藩 梁同书 周敦颐 嵇康 张鷟 王沂孙 宗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