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江声急,孤舟下杳冥。
峡泉飞暴雨,滩石走群星。
水有潇湘色,猿同巴蜀听。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疑青。
近岸江声急,孤舟下杳冥。
峡泉飞暴雨,滩石走群星。
水有潇湘色,猿同巴蜀听。
令人思舜德,一望九疑青。
这首诗描绘了苍梧地区壮丽而幽深的自然景观,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古代圣君虞舜美德的联想。首联“近岸江声急,孤舟下杳冥”以动态的江水和孤舟起笔,营造出一种孤独与辽远的氛围。江水的急流与孤舟的行进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旅程的艰难与孤独。
接着,“峡泉飞暴雨,滩石走群星”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险峻与壮观。山峡中的泉水仿佛化作了倾盆大雨,而滩上的石头则在水流的冲击下闪烁着如同群星般的光芒,这种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也暗示了诗人面对自然时的敬畏之情。
“水有潇湘色,猿同巴蜀听”则将视线转向水色与声音,潇湘之水的深邃与巴蜀之地的猿啼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这里的“潇湘色”与“巴蜀听”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观,也暗含了地域文化的象征意义,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之间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气息。
最后,“令人思舜德,一望九疑青”将思绪引向历史与道德的层面。诗人通过眼前的景致,联想到古代圣君舜的美德,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与追慕。九疑山的青翠象征着永恒与希望,同时也寓意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巧妙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与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深远的思考。
古村民,古村居,古村有田复有庐。
屋后桑麻四五区,屋前榆柳八九株。
老妇辟纑儿读书,青灯夜照三更初。
牛角带经耕且锄,年年岁岁输官租。
圣人治世如唐虞,饱来击壤歌康衢。
乌纱作巾白布襦,东邻西舍相招呼。
醉归兀兀杖自扶,古村民,古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