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古村居》
《古村居》全文
明 / 释宗泐   形式: 古风

古村民,古村居,古村有田复有庐。

屋后桑麻四五区,屋前榆柳八九株。

老妇辟纑儿读书,青灯夜照三更初。

牛角带经耕且锄,年年岁岁输官租。

圣人治世如唐虞,饱来击壤歌康衢。

乌纱作巾白布襦,东邻西舍相招呼。

醉归兀兀杖自扶,古村民,古村居。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古代乡村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古村的自然风光与村民们的生活状态。

首先,诗中提到“古村民,古村居”,点明了地点与主题,即对古代乡村生活的赞美。接着,“古村有田复有庐”两句,简洁地描绘了村庄的布局,既有农田也有房屋,展现了乡村的基本面貌。

“屋后桑麻四五区,屋前榆柳八九株”进一步展示了村庄的自然环境,屋后是种植着几片桑麻的田地,屋前则有几棵榆柳树,既美化了环境,也体现了农耕文明的特点。

“老妇辟纑儿读书,青灯夜照三更初”描绘了家庭生活的情景,老妇在夜晚借着青灯的微光纺线,而孩子则在读书,体现了古代家庭重视教育的传统。

“牛角带经耕且锄,年年岁岁输官租”则展现了农耕劳作的场景,牛耕田地,人们在田间劳作,每年都要向官府缴纳赋税,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最后,“圣人治世如唐虞,饱来击壤歌康衢”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希望像唐虞时代那样,人民生活富足,社会和谐稳定。

“乌纱作巾白布襦,东邻西舍相招呼”描绘了人们穿着朴素,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场景。

“醉归兀兀杖自扶,古村民,古村居”以醉酒归家的人为结尾,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古代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与勤劳,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幅生动的古代乡村生活图景。

作者介绍

释宗泐
朝代:明

(1317—1391)明僧。浙江临海人,俗姓周,字季潭,名所居室为全室。洪武中诏致有学行高僧,首应诏至,奏对称旨。诏笺释《心经》、《金刚经》、《楞伽》,曾奉使西域。深究胡惟庸案时,曾遭株连,太祖命免死。后在江浦石佛寺圆寂。有《全室集》。
猜你喜欢

怀陈州旧居所种桐寄黄翁

忽忆南轩树,春风空复来。

陈亡韶已矣,孔老凤悠哉。

不作沟中断,应随爨下灰。

旧居阡陌并,君到为徘徊。

(0)

西域请平三首·其三

单于贪汉物,中国避天骄。

赐予金银贵,行来玉帛遥。

悲伤贾太傅,慷慨霍嫖姚。

恸哭辞新第,英雄未可招。

(0)

汉武帝二首·其一

武帝固英雄,总揽皆轶材。

南并桂林地,北守单于台。

军费累万金,马迹穷九垓。

时独卜大夫,规规输其财。

忠义岂不然,告缗自此开。

茫茫文景后,田野卒污莱。

孰谓将相谋,竟贻黔首哀。

晚悟富民侯,后时信悠哉。

(0)

得隐直书并闻将之洛阳

三月一得书,始知去君远。

开缄见无恙,豁达百虑展。

秋风催时节,摇落岁向晚。

迟迟行旅外,色瘁足更趼。

边封鸣狐狸,牙爪贵鹰犬。

儒者非所须,弃置自未免。

上书报闻罢,试吏何缱绻。

虽无小官羞,颇贵有道卷。

洛阳雄王都,主簿亦极选。

折腰得免否,局促时态浅。

(0)

寄因甫

君虽委计吏,官似宣尼公。

贫贱更何恨,优游聊与同。

忘怀鸱夷酒,乘兴松江风。

此亦隐柱下,何用卧隆中。

(0)

十二月十一日雷电有作

今兹方隆冬,阳春尚宜少。

何忽雷早闻,因之电争曜。

砰轰非常怒,䃸磹通夕照。

号令无乃乖,灾祥谅谁召。

吾闻玉女戏,独得天公笑。

此理正应尔,君毋强讥诮。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程颢 袁崇焕 沈括 王同祖 费宏 萧统 朱瞻基 黄清老 李齐贤 王微 王贞白 徐灿 仓央嘉措 尤袤 黄任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