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古径偏曲,僧稀山更幽。
昙花如笑客,瑶草不知秋。
风细炉烟袅,云开塔影浮。
虎溪何处是,吾欲问踪由。
寺古径偏曲,僧稀山更幽。
昙花如笑客,瑶草不知秋。
风细炉烟袅,云开塔影浮。
虎溪何处是,吾欲问踪由。
这首诗描绘了西林寺的静谧与深邃之美。首句“寺古径偏曲,僧稀山更幽”以古寺和曲折的小径起笔,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昙花如笑客,瑶草不知秋”运用拟人手法,将昙花比作笑客,瑶草仿佛不知季节更迭,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禅意。
“风细炉烟袅,云开塔影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宁静与祥和,微风轻拂,炉烟袅袅上升,云层散开,塔影在水面轻轻浮动,画面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充满了诗意与禅机。
最后,“虎溪何处是,吾欲问踪由”以一个疑问句结束,引人遐想。虎溪作为佛教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此处借以提问,既表达了对西林寺历史文化的探寻之意,也暗含了对内心深处平静与智慧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成功地捕捉并传达了西林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与禅宗精神的深刻感悟。
吾师视化身,一念即遗尘。
岩谷藏虚塔,江湖散学人。
云迷禅处石,院掩写来真。
寂寞焚香后,闲阶细草生。
积阳虽有晦,经月未为灾。
上念人天重,先祈云汉回。
仁心及草木,号令起风雷。
照烂阴霞止,交纷瑞雨来。
三辰破黍稷,四达屏氛埃。
池溜因添满,林芳为洒开。
听中声滴沥,望处影徘徊。
惠泽成丰岁,昌言发上才。
无论验石鼓,不是御云台。
直颂皇恩浃,崇朝遍九垓。
归去新战胜,盛名人共闻。
乡连渭川树,家近条山云。
夫子能好学,圣朝全用文。
弟兄负世誉,词赋超人群。
雨气醒别酒,城阴低暮曛。
遥知出关后,更有一终军。
大河南郭外,终日气昏昏。
白鸟下公府,青山当县门。
故人是邑尉,过客驻征轩。
不惮烟波阔,思君一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