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合澜海,南与沧溟通。
蜃气起蛟室,珠光出龙宫。
楼台纷隐见,墟市见空濛。
谩将化城比,还与幻境同。
天风忽吹荡,人物归虚空。
登州景相类,赋咏怀坡翁。
瀰漫合澜海,南与沧溟通。
蜃气起蛟室,珠光出龙宫。
楼台纷隐见,墟市见空濛。
谩将化城比,还与幻境同。
天风忽吹荡,人物归虚空。
登州景相类,赋咏怀坡翁。
这首诗描绘了“宝安八景”之一的“靖康海市”的壮丽景象。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海市蜃楼的奇幻画卷。
首句“弥漫合澜海,南与沧溟通”,开篇即展现出大海的广阔无垠,与南方的大海相连,营造出一种浩渺深远的意境。接着,“蜃气起蛟室,珠光出龙宫”两句,运用神话传说中的元素,如蜃气、蛟室、龙宫等,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同时也暗示了海市蜃楼的虚幻与美丽。
“楼台纷隐见,墟市见空濛”描绘了海市蜃楼中若隐若现的楼台与墟市,空蒙的景象更添了几分梦幻感。接下来,“谩将化城比,还与幻境同”两句,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对海市蜃楼这一自然奇观的赞叹与思考,指出它虽非真实之景,却同样令人向往与沉醉。
最后,“天风忽吹荡,人物归虚空”描绘了海市蜃楼随风而逝的瞬间,以及人物面对此景时的感慨与思绪。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现象的瞬息万变,也反映了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的短暂留恋与深刻反思。
“登州景相类,赋咏怀坡翁”则以登州(今山东蓬莱)的海市蜃楼景观为参照,表达了对苏轼(坡翁)的怀念与敬仰,借以寄托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市蜃楼这一自然奇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欣赏。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