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
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
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
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
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
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
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
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
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
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
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
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的《赠潘孝廉丈德舆即送其还淮安四章(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历史以及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龙门塞砂砾,源绝不可治”,以龙门山的阻塞象征着事物发展的困境,砂砾堵塞了源头,暗示问题的根源难以解决。接着,“坐令江河流,横溢淆渎支”描绘了因源头受阻导致水流泛滥,比喻社会或个人遭遇的混乱与动荡。
“启箧示新卷,拂几雒诵之”则转而描述了打开书籍,阅读新知识的情景,表达了通过学习和理解来解决问题的希望。“悱恻达中腑,缘饰芟外词”强调了深入内心,去除表面修饰,追求真实与本质的重要性。
“化理兼众妙,沈语耐百思”表明了诗人认为理解和表达真理需要综合各种智慧,且语言应当深沉而耐人寻味,能够引发深刻的思考。接下来的“若有古人息,隐默通太希”则表达了对古代圣贤智慧的敬仰,认为他们的思想深奥而难以完全理解。
最后,“乃信天地间,元音无绝时”强调了宇宙间存在着永恒不变的真理,即使在时间的长河中,这些真理也不会消失。而“李杜炯日月,久为云蔽亏”则是对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和杜甫的赞誉,尽管他们的光芒有时被遮掩,但他们的作品依然璀璨夺目。
“悠悠千载心,耿耿同此期”则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人类共同追求真理、美好和进步的信念的认同,认为这种追求是永恒的,跨越时空,连接古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历史人物和哲学思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宇宙真理、人类智慧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