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司马迁》
《司马迁》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孔鸾负文章,不忍留枳棘。

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

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

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

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

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

(0)
注释
孔鸾:古代传说中的神鸟,象征文采出众。
文章:学问、才学。
枳棘: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刀锯间:比喻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
愤悱: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樊父:可能指历史上有洞察力的人物。
孟子:儒家圣贤,以其直言不讳著称。
彼欺:他人欺诈。
自私:只为自己考虑。
翻译
孔鸾承载着丰富的学识,却不愿停留于荆棘丛中。
感叹你在严酷的环境中,还能安然进食。
你的著作留给后世,借此抒发心中的愤慨和疑惑。
你的见解超越一家之言,言辞高妙仿佛来自上天。
即使没有樊父那样的明察,你仍保持孟子般的正直。
那些人自私欺骗,何止是百倍千倍的差距。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改革家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对历史上司马迁遭遇不幸的同情和赞赏。司马迁因陷入李陵之狱,被迫接受宫刑,其身遭受严重摧残,但他依然坚持完成《史记》的撰写。

诗中的“孔鸾负文章,不忍留枳棘”指的是司马迁背负着他的文学作品,无法容忍那些尖锐如刺的困难和障碍。"嗟子刀锯间,悠然止而食"形象地描绘了司马迁在极端痛苦中依旧保持冷静,从容进食的情景。

“成书与后世,愤悱聊自释”表明他完成《史记》是为了留给后世,而他的内心的愤懑和不满,只能通过作品来稍许发泄。"领略非一家,高辞殆天得"则强调了司马迁的文学成就超越了一般家族,是他个人的高远志向所达到的高度。

“虽微樊父明,不失孟子直”这句话中的“樊父”指的是司马迁,他虽然遭遇极端不幸,但他的品行和直率如同儒家圣人孟子的教诲,未曾有所亏欠。"彼欺以自私,岂啻相十百"则批评了那些用小聪明来欺骗他人的行为,认为司马迁遭受的不幸远超过了他们的小伎俩。

整首诗通过对司马迁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文学成就的赞颂,表达了作者王安石对司马迁深切的同情和敬佩,同时也反映出王安石自己面对政治挫折时的坚持和信念。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靖州太守李秀实挽词二首·其二

伊昔观灯火,居然饮彻明。

一旬聊隐几,万日遽成茔。

回首歌钟地,伤心挽铎声。

朔风知客恨,犹欲返铭旌。

(0)

萧端伟挽词

二顷良田数亩居,笔耕学殖世名儒。

兰闱初喜携儿去,蒿里旋悲与妇俱。

四季浇花非实相,百年种德是宏模。

素车会葬空闾巷,试问他人得尔无。

(0)

泰州守许寺正挽词二首·其二

身袭黄门庆,腰悬紫绶龟。

未登知命岁,遽逼盖棺期。

风咽哀笳恨,云凝断垄悲。

只应潘岳泪,重忆悼亡时。

(0)

徐稚山龙学挽词二首·其二

昔者陪簪笔,比邻记凿垣。

十年间何阔,一见欲无言。

哭鲤何多难,葬嬴真少恩。

天乎如可恃,门户看诸孙。

(0)

和龙舒兄春日出郊韵

庭束蒲鞭吏昼閒,禽声人语两关关。

郊坰戎队穿花里,阡陌儿童戏雉间。

禅语屡题投子寺,仁风常满皖公山。

荐书闻道交宸几,尺一封泥合锡还。

(0)

张履妻王氏挽词

逮事尊嫜日以严,退从娣姒一何谦。

不愁囊橐金珠减,但喜园林锦绣添。

四德助成家赫赫,一身宁计病恹恹。

归寻二稚应无憾,况有良人为发潜。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