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碧桃花下觅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
江深谷响山有灵,东山人唤西山应。
渔人误入水帘洞,石崖倒挂丹崖藤。
祠荒路断行人少,石上清风长瑶草。
月明黄鹤飞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桐山峨峨桐水清,仙人不住芙蓉城。
山头笑指梧桐青,至今山水俱得名。
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
碧桃花下觅神仙,白日山中遇樵牧。
江深谷响山有灵,东山人唤西山应。
渔人误入水帘洞,石崖倒挂丹崖藤。
祠荒路断行人少,石上清风长瑶草。
月明黄鹤飞渡江,仙人一去梧桐老。
这首元代萨都剌的《过桐君山》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幽静的山水画卷。首句“桐山峨峨桐水清”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桐山的峻峭和溪水的清澈,暗示了仙境般的环境。接下来,“仙人不住芙蓉城”点出此地曾有仙人踪迹,增添了神秘色彩。
“山头笑指梧桐青”通过拟人手法,赋予山峰以生命,仿佛在向游人展示其历史与故事。“至今山水俱得名”则强调了桐君山因仙人而流传的名声。后半部分,诗人运用神话传说,如“丹光夜照江水赤”、“赤浪神鱼夜飞出”,增添了神秘的奇幻气氛。
“碧桃花下觅神仙”和“白日山中遇樵牧”则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象和人间烟火,展现出宁静与和谐。接下来的“江深谷响山有灵”进一步渲染了山川的灵秀,而“东山人唤西山应”则传递出山间回声的空灵感。
最后,诗人以“渔人误入水帘洞”和“祠荒路断行人少”描绘了山中荒凉与寂寥,以及“石上清风长瑶草”、“月明黄鹤飞渡江”的画面,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仙踪难觅的感慨,以“仙人一去梧桐老”作结,寓意岁月流转,沧桑变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桐君山的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以及其中蕴含的仙凡之别和时光流转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