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
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
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
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
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
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
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开篇"短檠彻晓一灯寒,椰腹中藏万卷宽"写出了夜深人静时,书房内仅有一盏灯光照耀,书籍藏于椰壳之中,却多达万卷,显示了诗人的博学和对知识的渴望。紧接着"了事足为良吏易,读书真作大儒难"表明了做一个处理政务得当的清官相对容易,但要成为真正的大学者则困难重重。
第三句"隐身雁鹜虽常调,致位貂蝉可显官"借用《诗经》中的比喻,说明虽然隐居不仕,但依然可以通过文学作品显示自己的才能,最终获得显赫的地位。最后两句"褒鄂功臣不须此,长枪挽出进贤冠"则表达了对那些不靠武力而能得到赞誉和尊贵的士人之推崇。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逸与仕途、学问与官位之间的关系,抒发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知识追求以及理想人格的思考。语言简洁优美,意蕴深远,充分展示了宋末元初文学的风貌。
天造草昧,时难纠纷。孰拯斯溺,靡救其焚。
大人利见,纬武经文。顾指维极,吐吸风云。
开天辟地,峻岳夷海。冥工掩迹,上德不宰。
神心有应,龙化无待。义征九服,仁兵告凯。
上平下成,靡或不宁。匪王伊帝,偶极崇灵。
享亲则孝,洁祀惟诚。礼备乐序,肃赞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