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是从人学得来,一生空把口胡开。
欲穷此片虚明地,七佛前前总不该。
多是从人学得来,一生空把口胡开。
欲穷此片虚明地,七佛前前总不该。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子淳所作的《颂古》系列中的第三十九首。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对空性智慧的追求和对盲目言说的批评。首句“多是从人学得来”暗示了知识和智慧往往源于他人的教导,但诗人认为这种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误解或误传。次句“一生空把口胡开”则直接批评那些空谈无物、随意发言的人,指出他们的言论往往是空洞无益的。
诗的后两句“欲穷此片虚明地,七佛前前总不该”进一步深化主题,"虚明地"指的是佛教中所说的空灵智慧,诗人认为想要真正理解和穷尽这种智慧,即使是历经七佛(象征着无数世的修行),也不应轻易开口,因为真正的领悟需要内心的清净和深思,而非口头上的炫耀或妄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佛教中关于言语与智慧关系的深刻见解,强调了实践和内省的重要性。
梅亭别。梅亭别。梅亭回首都如雪。粉融融。月濛濛。
月上小车,归去小楼空。当时曾傅新妆薄。
而今一任花零落。朝随风。暮随风。
竹外孤根,犹与幽径通。长相忆。无消息。
庾岭沈沈云暗碧。玉痕惊。对离情。
无奈水遥天阔、隔琼城。年来素袂香不灭。
此心无限凭谁说。夜绵绵。路漫漫。
愁听枕前,吹彻笛声寒。
楮叶工夫,辛苦似、镂冰炊砾。
君看取、天公巧处,自然形色。
发彩已非前度绿,眼花休问何时赤。
又谁能、月下待红娘,传音息。投辖饮,追欢急。
持帚扫,痴心惜。有埙篪谐律,不消竽瑟。
点点散来居士室,丛丛生占骚人国,便高烧、绛蜡写乌丝,留真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