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
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
薄俗无商隐,清时有逸才。
近岩多隙地,松竹更须栽。
我爱西溪好,披云屡往来。
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
薄俗无商隐,清时有逸才。
近岩多隙地,松竹更须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西溪美景的热爱与赞美。首句“我爱西溪好”,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随后“披云屡往来”则展现了诗人多次探访西溪的情景,表现了他对这片土地的亲近与喜爱。
接着,“一川烟景合,三面画屏开”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西溪的景色比作一幅展开的画卷,烟雾缭绕的景象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仿佛是自然界的精心布局,美不胜收。这里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被大自然的壮丽所震撼和感动。
“薄俗无商隐,清时有逸才”两句,从社会风气的角度出发,表达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环境的感慨。在“薄俗”(风气浅薄)的背景下,诗人并未沉溺于世俗的纷扰,反而在“清时”(清明的时代)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与风骨,追求精神的高洁与自由。
最后,“近岩多隙地,松竹更须栽”两句,诗人提出了对未来的展望。他建议在靠近岩石的地方种植更多的松树和竹子,既是对自然环境的美化,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寄语,希望人们能够珍惜并保护这份自然之美,让其得以延续和传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元代社会背景下文人对于个人品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早飘尽、乱丝繁絮。翠老阴多,莫愁门户。
已晚年芳,杜娘凄唱惜金缕。
向人青眼,争识旧时眉妩。
此树太婆娑,动客感、依依如许。悽楚。
隔关河不恨,恨隔梦魂归路。
青青瘴草,更愁断、陷河西去。
赋情到、伯也蓬飞,想应是、铅华弗御。
尽折柳歌残,休问当年张绪。
黯魂销,折柳声初歇。可奈骊驹催发。
十里长亭千里别。听倦鸟,呼泥滑。
山城晚,噪昏鸦,江练晓,疑新月。
度关山远,旌旆风裂。蒙段古柏祠,?主芙蓉阙。
梦剪兜罗香彻。晼晚佳期凝望切。休忘了,星回节。
芦笛响,遏银云,籸火舞,霏丹雪。问邛池、奁镜谁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