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谙空寂,高秋感去留。
谁能弃妻子,世已换王侯。
故里肠朝断,荒山血夜流。
敢违桑下戒,誓作海东游。
羁旅谙空寂,高秋感去留。
谁能弃妻子,世已换王侯。
故里肠朝断,荒山血夜流。
敢违桑下戒,誓作海东游。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离里良别寺僧则师》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离愁,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挂念。首句“羁旅谙空寂”描绘了诗人漂泊在外,对环境的寂寥感受已经习以为常。接着,“高秋感去留”借深秋之景,寓言人生的无常,感叹时光流逝和自身的去留问题。
“谁能弃妻子”一句,诗人以反问形式表达了对家庭责任的坚守,即使身处动荡世事,也不愿轻易抛妻弃子。接下来的“世已换王侯”暗示了社会变迁,昔日权贵更迭,诗人对此感慨万分。
“故里肠朝断,荒山血夜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想象家乡的情景,仿佛心肠寸断,夜晚在荒山中思念之情如鲜血般流淌。最后,“敢违桑下戒,誓作海东游”表达了诗人对出家生活的决心,虽然不舍,但仍决定遵从内心,坚定地踏上未知的旅程。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面对人生选择时的矛盾与决绝,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半面喜投分,数年钦盛名。
常思梦颜色,谁忆访柴荆。
忽听款扉响,欣然倒屣迎。
蓬蒿驻驺驭,鸡犬傍簪缨。
酌水即嘉宴,新知甚故情。
仆夫视日色,栖鸟催车声。
自尔宴言后,至今门馆清。
何当更乘兴,林下已苔生。
水国尝独往,送君还念兹。
湖山远近色,昏旦烟霞时。
子好谢公迹,常吟孤屿诗。
果乘扁舟去,若与白鸥期。
野趣及春好,客游欣此辞。
入云投馆僻,采碧过帆迟。
江上日回首,琴中劳别思。
春鸿刷归翼,一寄杜蘅枝。
初服栖穷巷,重阳忆旧游。
门闲谢病日,心醉授衣秋。
酒尽寒花笑,庭空暝雀愁。
今朝落帽客,几处管弦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