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海线划群蛮,天险何须论地顽?
待掷鹅毛沈弱水,谁摩虎脊控坚关?
缠烟星紫灯悬堞,割浪云赪烧满山。
指日庚辰勷禹力,重埋铁鼎辟神奸。
纵横海线划群蛮,天险何须论地顽?
待掷鹅毛沈弱水,谁摩虎脊控坚关?
缠烟星紫灯悬堞,割浪云赪烧满山。
指日庚辰勷禹力,重埋铁鼎辟神奸。
这首诗《自横水洋出竹山亹》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描绘了一幅壮阔的边疆图景。
首联“纵横海线划群蛮,天险何须论地顽?”开篇即以豪迈之气,将海线与蛮族相提并论,展现了一种不畏艰险、开拓进取的精神。接着“待掷鹅毛沈弱水,谁摩虎脊控坚关?”进一步描绘了边疆的险峻与战士们的英勇,掷鹅毛入弱水象征着勇往直前的决心,摩虎脊则展现了对强敌的挑战与征服。
颔联“缠烟星紫灯悬堞,割浪云赪烧满山。”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边防的烽火与战争的激烈场面描绘得淋漓尽致。缠烟星紫形容烽火连天,灯悬堞则是夜晚守城的景象;割浪云赪则形象地表现了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满山的赤红仿佛燃烧的战火。
尾联“指日庚辰勷禹力,重埋铁鼎辟神奸。”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待与决心,庚辰年将至,如同大禹治水般,要克服一切困难,最终清除邪恶势力,实现国家的安定与繁荣。
整首诗气势磅礴,情感激昂,不仅展现了边疆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深切愿望。
粼粼山塘水,长堤抱孤峰。
突兀见题石,烈士留遗封。
松桧一径阴,但有花佣逢。
逡巡日下影,寂寞苔上踪。
世风习柔靡,众醉如酒浓。
义愤发卑贱,难驯气犹龙。
至今埋骨地,劲草生葱龙。
出门白鸥起,心警疏林钟。
一峰十数盘,一盘十数丈。
仄径悬林杪,如线穿云上。
青天来压人,頫首不敢仰。
大壑窅无底,空外忽闻响。
幽疑藏蛟龙,怪或走夔罔。
置身千仞危,容足两分广。
平生磊落怀,到此亦惘惘。
豁然淩绝顶,群山敢争长。
驻足倚雄关,悠悠结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