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道上见端阳,异乡景物思故乡。
漫将艾叶插乌帽,岂有菖蒲浮玉觞。
小雨暗空林麓黑,飞沙涨川衣袖黄。
此行已觉厌驰骤,安得鼓棹歌沧浪。
辽阳道上见端阳,异乡景物思故乡。
漫将艾叶插乌帽,岂有菖蒲浮玉觞。
小雨暗空林麓黑,飞沙涨川衣袖黄。
此行已觉厌驰骤,安得鼓棹歌沧浪。
这首明代诗人唐之淳的《重午日道中》描绘了诗人远离家乡,在辽阳道上度过端午节的情景。首句“辽阳道上见端阳”点明了地点和节日,紧接着“异乡景物思故乡”表达了诗人身处异地对家乡的深深怀念。接下来的两句“漫将艾叶插乌帽,岂有菖蒲浮玉觞”展现了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身处他乡,这些习俗显得格外寂寥。
“小雨暗空林麓黑,飞沙涨川衣袖黄”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渲染出阴郁的天气和旅途的艰辛,诗人衣袖被风沙染黄,形象生动。最后两句“此行已觉厌驰骤,安得鼓棹歌沧浪”表达了诗人对快速奔波生活的厌倦,渴望回归自然,过上宁静的生活,以“鼓棹歌沧浪”寄托了他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端午节在外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春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不眼前。
寒食花开千树雪,清明日出万家烟。
兴来促席唯同舍,醉后狂歌尽少年。
闻说莺啼却惆怅,诗成不见谢临川。
江城建业楼,山尽沧海头。
副职守兹县,东南棹孤舟。
长安故人宅,秣马经前秋。
便以风雪暮,还为纵饮留。
貂蝉七叶贵,鸿鹄万里游。
何必念钟鼎,所在烹肥牛。
为君啸一曲,且莫弹箜篌。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岑家双琼树,腾光难为俦。
谁言青门悲,俯期吴山幽。
日西石门峤,月吐金陵洲。
追随探灵怪,岂不骄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