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何为?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
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欲何为?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
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
这首诗《精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的作品,通过深沉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鸿沟的感慨。
首句“欲何为?”直抒胸臆,诗人似乎在问自己,究竟追求什么?接着,“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有着坚定的理想与抱负,却身处时不我待的境地,无法施展才华。
“慷慨非其时,言从吾所好,混迹于鸱夷”,诗人选择隐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是坚守自我,即使身处乱世,也坚持自己的喜好与信念,如同鸱夷(一种古代的酒器),在混沌中保持独立。
“入宫无美女,名士常见持”,这里借喻,说明诗人虽然身处高位,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不受权势的诱惑,像名士一样,持有高尚的情操。
“名士常见持,卞和乃卫足,白璧以终疑”,诗人引用了卞和献玉的故事,暗指自己虽怀才不遇,但仍坚守道德底线,不因外界压力而妥协,最终可能面临误解与怀疑。
“白璧以终疑,还君十五城,抱之宁自奇”,诗人以白璧象征自己的才华与理想,即使最终被人误解,仍能坚守自我,如同怀抱奇珍,独自欣赏。
“抱之宁自奇,周孔圣殂落,世人莫我知”,诗人感叹,即便才华横溢,也难以得到世人的理解与认可,仿佛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难逃被世人遗忘的命运。
最后,“虽有一介志,慷慨非其时”,诗人再次强调,尽管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但他依然坚守初心,不改初衷,即使在不被理解的时代,也要保持慷慨激昂的精神状态。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坚持自我、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家在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年华度。
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清歌,唱彻黄金缕。
望断云行无去处。梦回明月生春浦。
东国连年水伤稼,使君到部即行春。
茫茫四野潢污竭,郁郁万行桑柘新。
俗不好奢田器贵,狱无留系吏家贫。
齐人忽怨归朝速,自是承明侍从臣。
与君记,平山堂前细柳,几回同挽。
又征帆夜落,危槛依旧,遥临云巘。
自笑来往匆匆,朱颜渐改,故人俱远。
横笛想遗声,但寒松千丈,倾崖苍藓。
世事终何已,田阴纵在,岁阴仍晚。稽康老来尤懒。
只要莼羹菰饭。
却欲便买茅庐,短篷轻楫,尊酒犹能办。
君能过我,水云聊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