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空波下夕阳。睡痕初破水风凉。
过雨归云留不住。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
老子兴来殊不浅。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
渺渺空波下夕阳。睡痕初破水风凉。
过雨归云留不住。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
莫笑经年人老矣。归计。得迟留处也何妨。
老子兴来殊不浅。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晚景。在黄昏时分,夕阳沉落于渺渺的波光之下,给人以深远和空旷之感。诗人刚从睡梦中醒来,感觉到初秋的水风带着凉意,是一幅生动的画面。
“过雨归云留不住”一句,则描写了自然界中变化无常的情景,雨过天晴,但云彩依旧难以捕捉,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接着,“何处。远村烟树半微茫”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宿的寻觅和不确定性,以及对于远方村庄轻薄的炊烟与稀疏的树木所产生的情愫之美。这种描写彰显了诗人的寂寞与向往。
“莫笑经年人老矣。归计。”则是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轨迹的一种反思,告诫自己不应嘲笑时光匆匆,人生易老,而应该珍惜每一刻的归宿时光。
“得迟留处也何妨。老子兴来殊不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得以暂且留驻某地的满足,以及对个人经历和心灵深处积累的肯定。
最后,“帘卷。更邀明月坐胡床”则是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情景,诗人拉开窗帘,邀请清澈的月光,与之共度夜晚,坐在胡床上享受这份宁静,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放松和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归宿寻觅以及个人经历的深刻感悟。
江流何汤汤,万里势方注。
僮奴劝乘舟,期至才旦莫。
我闻是江石,屹立甚可怖。
水乾或能避,水涨多与忤。
卒行偶相撄,取死将谁诉。
况我坎坷人,快意天所怒。
迟速均一归,可犯冯河惧。
吾宁事崎岖,依旧来时路。
梅月况何常,无庸虑朝雨。
亭自君家筑,洲从何代名。
诸公多好句,老子敢争衡。
剩欲危栏倚,少须春草生。
毋庸为鲈去,聊欲赴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