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元端本堂所临宋徽宗芦雁图》
《题元端本堂所临宋徽宗芦雁图》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排律

惨淡穷阴日,萧条积雪时。

风含烟际菼,冰冱水中坻。

鸣应翻飞疾,栖兼饮啄宜。

临摹尽物理,点染妙天机。

无逸当年画,豳图七月诗。

望崇端本地,志异古人为。

绝艺功何补,为邦事可希。

不存前辙鉴,徒激后人悲。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元端本堂所临宋徽宗芦雁图》。诗中描绘了在寒冷冬日里,一片萧瑟景象中的芦雁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风中芦苇摇曳、冰封水面上雁群栖息的生动画面。

首句“惨淡穷阴日”描绘了冬日的凄凉与寒冷,接着“萧条积雪时”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与寂静。随后,“风含烟际菼,冰冱水中坻”两句,以风中芦苇和冰封水面为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界的严寒与静谧。

“鸣应翻飞疾,栖兼饮啄宜”则描绘了雁群在空中快速飞翔,同时在地面寻找食物的情景,体现了雁群的生活习性。接下来,“临摹尽物理,点染妙天机”两句,赞美了元端本堂对芦雁图的精湛技艺,将自然界的规律与艺术创作的巧妙结合展现得淋漓尽致。

“无逸当年画,豳图七月诗”引用古代典故,表达了对古人艺术成就的敬仰。而“望崇端本地,志异古人为”则进一步强调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的重要性。

最后,“绝艺功何补,为邦事可希”表达了对艺术价值的思考,认为艺术虽不能直接解决国家大事,但能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不存前辙鉴,徒激后人悲”则告诫人们不应忘记历史教训,以免后人因无知而陷入同样的悲哀。

整首诗通过对芦雁图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对艺术、历史、社会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三月游摄山作

山寺春云护,披霞入渐深。

品泉移谷口,选石费天心。

磴转江能近,林空月不沉。

无生吾欲證,灵药懒重寻。

(0)

题翁汉生园

震泽湖中第一山,山中别有一人间。

园开透水峰峰出,花断成蹊树树湾。

海气生烟楼阁敞,书灯彻夜酒杯閒。

还闻光禄神仙去,不待千年化鹤还。

(0)

未央贻余画竹题云倪元镇自谓其画竹如麻如芦犹去竹不远兹画叶乃如树叶殊无一毫似也作此赏之

不欲全求似,萧森态转真。

缘风微作势,邀月澹传神。

叶密留云宿,丛幽借石邻。

还于匀墨处,高寄想其人。

(0)

庚申元夕仁常招饮灯市酒楼同王无近章甫仲田伯善年兄有赋·其五

侯家骑从导初传,满路花飞拾翠钿。

携得冰壶清切意,焚香坐听唱游仙。

(0)

八月十一夜与介孺看月成醉共赋十四盐·其一

秋虽方过半,月却尚能纤。

况有人相映,偏教景似添。

挹清倾露液,取影下湘帘。

诗里须情韵,何如此际兼。

(0)

乙卯十九首·其二

闾右几家蓄红粟,早供恶少眈眈目。

乌聚横抢白昼间,眼看贫富计同蹙。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