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未央贻余画竹题云倪元镇自谓其画竹如麻如芦犹去竹不远兹画叶乃如树叶殊无一毫似也作此赏之》
《未央贻余画竹题云倪元镇自谓其画竹如麻如芦犹去竹不远兹画叶乃如树叶殊无一毫似也作此赏之》全文
明 / 范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不欲全求似,萧森态转真。

缘风微作势,邀月澹传神。

叶密留云宿,丛幽借石邻。

还于匀墨处,高寄想其人。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独到见解。首先,“不欲全求似”,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追求,不完全模仿现实,而是追求一种超越表象的真实感。“萧森态转真”则进一步阐述了这种真实感的体现方式,通过竹子在风中摇曳的姿态,展现出一种内在的精神状态,这种“真”不仅仅是外在形态的再现,更是内在情感与精神的投射。

接着,“缘风微作势,邀月澹传神”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竹子与自然界的其他元素(如风、月)相联系,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竹子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传递着一种淡泊而深远的情感。这里的“神”不仅指竹子本身的神韵,更包含了诗人通过竹子所传达的超然物外的心境。

“叶密留云宿,丛幽借石邻”则进一步展示了竹林的静谧之美,竹叶的茂密不仅为云朵提供了栖息之地,同时也与周围的石头形成了和谐共生的关系,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是对和谐共生、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

最后,“还于匀墨处,高寄想其人”两句,将画面的焦点收束于竹叶的墨色之中,暗示了艺术创作中的细节处理对于整体意境的重要性。同时,通过“高寄想其人”,诗人将对竹子的欣赏之情上升到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表达了对高尚品德和精神境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竹子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审美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自然与人文关系的独到理解。

作者介绍
范景文

范景文
朝代:明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节官员。字梦章,号思仁,别号质公,河间府吴桥(今属河北)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师,众臣请帝南幸,范景文劝帝“固结人心,坚守待援”,不久崇祯自缢。范景文留下遗书曰:“身为大臣,不能灭贼雪耻,死有余恨。”后赴双塔寺旁的古井自杀。赠太傅,谥文忠。著有《大臣谱》、《战守全书》。
猜你喜欢

竹颂

深根藏器时,寸寸抱奇节。

遭时上风云,故可傲冰雪。

(0)

宝鼎现

夕阳西下,暮霭红隘,香风罗绮。

乘丽景、华灯争放,浓焰烧空连锦砌。

睹皓月、浸严城如画,花影寒笼绛蕊。

渐掩映、芙蓉万顷,迤逦齐开秋水。

太守无限行歌意。拥麾幢、光动珠翠。

倾万井、歌台舞榭,瞻望朱轮骈鼓吹。

控宝马、耀貔貅千骑。银烛交光数里。

似乱簇、寒星万点,拥入蓬壶影里。

宴阁多才,环艳粉、瑶簪珠履。

恐看看、丹诏催奉,宸游燕侍。便趁早、占通宵醉。

缓引笙歌妓。任画角、吹老寒梅,月落西楼十二。

(0)

玉楼春·其二十三

酒美春浓花世界。得意人人千万态。

莫教辜负艳阳天,过了堆金何处买。

已去少年无计奈。且愿芳心长恁在。

闲愁一点上心来,算得东风吹不解。

(0)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

长驱渡河洛,直捣向燕幽。

马蹀阏氏血,旗袅可汗头。

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0)

得猫于近村以雪儿名之戏为作诗

似虎能缘木,如驹不伏辕。

但知空鼠穴,无意为鱼飧。

薄荷时时醉,氍毹夜夜温。

前生旧童子,伴我老山村。

(0)

舜庙怀古

云断苍梧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

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

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

千年回首消磨尽,输与渔舟送落晖。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郦道元 杨於陵 陈封怀 杜濬 毕构 班超 杨朱 张爱玲 石评梅 卜商 言偃 宰予 仲由 子贡 子有 仲弓 伯牛 闵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