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旱田原枯,龙骨取水禾不苏。
张颐待哺神所悯,吏既祷之甘雨随。
东阡西陌喜相贺,化我硗确成膏腴。
炊粳酿黍作秋社,翁媪醉饱儿孙嬉。
今年种艺方入土,梅天宜雨还不雨。
高仰之田龟兆开,污邪亦半无流水。
帝从人欲不待祈,丰隆击鼓群龙趋。
山南山北起云雾,雨脚急来如绠縻。
富家安坐有红粟,田家作苦惟饘粥。
丁壮力耕儿饭牛,旱时得雨胜珠玉。
去年夏旱田原枯,龙骨取水禾不苏。
张颐待哺神所悯,吏既祷之甘雨随。
东阡西陌喜相贺,化我硗确成膏腴。
炊粳酿黍作秋社,翁媪醉饱儿孙嬉。
今年种艺方入土,梅天宜雨还不雨。
高仰之田龟兆开,污邪亦半无流水。
帝从人欲不待祈,丰隆击鼓群龙趋。
山南山北起云雾,雨脚急来如绠縻。
富家安坐有红粟,田家作苦惟饘粥。
丁壮力耕儿饭牛,旱时得雨胜珠玉。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的秋雨给农作物带来的欢欣和滋润。诗中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天气变化,表现了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以及雨后大地回春的景象。
开篇两句“去年夏旱田原枯,龙骨取水禾不苏”描绘出了一幅荒凉的旱情画面,反衬出了今年雨水的宝贵。随后的“张颐待哺神所悯,吏既祷之甘雨随”则表明了上天对民众的关怀,以及人们通过祈求得到的及时雨水。
接下来的“东阡西陌喜相贺,化我硗确成膏腴。炊粳酿黍作秋社,翁媪醉饱儿孙嬉”展示了雨后农村的欢乐景象,人们在丰收的喜悦中举行秋祭,老小皆大快朵颐,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紧接着“今年种艺方入土,梅天宜雨还不雨。高仰之田龟兆开,污邪亦半无流水”又转折出了一段对未来的忧虑和对雨水的渴望,反映了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
诗的后半部分“帝从人欲不待祈,丰隆击鼓群龙趋。山南山北起云雾,雨脚急来如绠縻”描写了天降甘霖的情景,雨水的到来如同天意的垂询,人们在未祷先得的喜悦中,感受到了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
最后,“富家安坐有红粟,田家作苦惟饘粥。丁壮力耕儿饭牛,旱时得雨胜珠玉”则强调了雨水对于农民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转折,展现了农业社会中人们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的深刻关系,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及时雨水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