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翠扑衣襟,山深暑不侵。
岩萝如挂带,涧水似鸣琴。
风细松添韵,林幽鸟弄音。
回看烟霭合,清趣惬予心。
苍翠扑衣襟,山深暑不侵。
岩萝如挂带,涧水似鸣琴。
风细松添韵,林幽鸟弄音。
回看烟霭合,清趣惬予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于山间小桥之上,所见之景与内心感受的和谐统一。首句“苍翠扑衣襟”以动态的视觉形象开篇,将山色的浓绿直接触碰衣襟,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接着,“山深暑不侵”一句,不仅写出了山中气候凉爽的特点,也暗示了远离尘嚣、心灵得以宁静的意境。
“岩萝如挂带,涧水似鸣琴”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岩石上的藤蔓比作挂带,生动地展现了山岩的形态;将山涧潺潺的流水比作悠扬的琴声,既表现了水声的悦耳动听,又赋予了自然景观以音乐般的美感。这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让读者仿佛能听到山间的自然乐章。
“风细松添韵,林幽鸟弄音”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美的描绘。微风吹过,松涛声声,为山林增添了一抹诗意;在幽静的树林里,鸟儿的啼鸣如同天籁之音,增添了生命的活力与和谐。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最后,“回看烟霭合,清趣惬予心”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深深喜爱与满足。回望山间,烟雾缭绕,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清雅之趣,令人心旷神怡。这一句不仅总结了前文的景致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满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和由衷的喜爱,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佳作。
春风百卉摇,旧国路迢迢。
偶病成疏散,因贫得寂寥。
倚帘高柳弱,乘露小桃夭。
春色常无处,村醪更一瓢。
客程终日风尘苦,蓬转还家未有期。
林色晓分残雪后,角声寒奏落帆时。
月高星使东看远,云破霜鸿北度迟。
流荡此心难共说,千峰澄霁隔琼枝。
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压匾佳人缠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