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于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
伯固读我诗,掉头吟不休。
明日踵我门,作诗还相投。
初读颇怪骇,如录万鬼囚。
笔墨又劲绝,涌纸花光流。
想其挥扫时,天匠无雕锼。
倒下百箧珠,滑走不可收。
嗟余文字拙,瑕颣多疮疣。
乃如丑老妇,见此明镜羞。
美言反见诵,伦拟非其俦。
扶树腐木茂,使之凌昆丘。
又欲唱其宫,使我商以讴。
相搏如风雷,直与郊愈侔。
子趋则甚易,于我宁得不。
力敌气遂作,声应律乃酬。
譬如楚汉翁,画地争鸿沟。
我才非子对,何足当戈矛。
幸子时见过,高吟消百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獬写给友人吴伯固的答诗。诗中郑獬描述了自己读到吴伯固的诗后,被其才华所震撼,吴伯固的诗歌犹如万鬼囚禁的记录,笔墨雄劲,意象生动。郑獬自谦自己的诗才不如对方,比喻自己的文字如同丑陋的老妇在明镜前感到羞愧。然而,他赞赏吴伯固的诗才横溢,甚至将其比作能与韩愈齐名的诗人。两人之间的交流如风雷激荡,互相切磋,仿佛楚汉争霸般激烈。郑獬表示自己在吴伯固面前显得微不足道,但也庆幸能从他的诗中得到启发,高吟吴伯固的诗可以消解许多忧虑。整首诗表达了对朋友才情的钦佩和对自己诗歌的反思,以及两人之间深厚的文学交流。
江上五年同送客,与君长羡北归人。
今朝又送君先去,千里洛阳城里尘。
东泉人未知,在我左山东。
引之傍山来,垂流落庭中。
宿雾含朝光,掩映如残虹。
有时散成雨,飘洒随清风。
众源发渊窦,殊怪皆不同。此流又高悬,??在长空。
山林何处无,兹地不可逢。
吾欲解缨佩,便为泉上翁。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
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
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
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
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
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