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
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
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翠桐疏雨抛珠泪。泪珠抛雨疏桐翠。愁黛远山秋。
秋山远黛愁。影娥窥绿井。井绿窥娥影。
红蕙晚庭中。中庭晚蕙红。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至近代初期诗人樊增祥的《重叠金·其八》。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雨后庭院的画面,展现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翠桐疏雨抛珠泪",开篇以比喻手法,将雨滴比作泪珠,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内心的哀愁,仿佛连翠绿的梧桐叶也承受不住这悲伤的泪水。接下来的"泪珠抛雨疏桐翠",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绪的渲染,泪水与雨滴交织,形成一种凄美的情境。
"愁黛远山秋"和"秋山远黛愁",通过"愁黛"和"远山"的对仗,描绘出主人公如远山般的眉头紧锁,愁绪如秋天的山色般深远,展现出她深沉的忧郁。
"影娥窥绿井"和"井绿窥娥影",通过"影娥"(月光下的人影)与"井绿"(井水的绿色)的互动,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暗示主人公内心的孤寂。
最后两句"红蕙晚庭中"和"中庭晚蕙红",以红蕙(一种花卉)在傍晚时分的庭院中独自绽放,映衬出主人公的落寞,同时也寓言了她的坚韧和不屈。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意象的巧妙运用,传达了主人公深深的愁绪和孤独感,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词中常见的婉约与哀愁风格。
灵帝之灵灵也优,让忠十侍总高俦。
鸿都门学千群满,西邸官钱亿万浮。
强项子孙必致鸟,刀馀父母竞为鹠。
桓不作家真可叹,尧堪比德又何羞。
宣陵孝子供除拜,傅母司徒任索求。
灵罼已成文囿乐,鸡蜺枉作寺堂忧。
三十六方归异术,百千党狱尽名流。
一自武蕃违禁轴,谁怜张俭望门投。
俊顾及厨空标榜,梁砀林虑且夷犹。
中庸天下嗤胡广,解祸西行忆贾彪。
铜臭盈朝谁共理,黄巾满世孰同雠。
人之云亡邦殄瘁,瞻乌爰止日惊眸。
汝南月旦更题品,乱世奸雄窃计谋。
虺蜴虽除狼虎至,后汉之倾岂无繇。
山非溪不润,溪非山不幽。
溪山相曳绕,相得转相求。
绿渚衔青壁,群峰下碧流。
恍疑太虚澹,时将物象收。
轻风来窈谷,兰芷在前洲。
跂远人何似,一苇自悠悠。
心微迎鸟语,意得比鱼游。
灭明村火见,孤缆向昏投。
所思不可遗,采芳为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