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冬雪后山林的静谧景象。"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两句表明时值在严寒的冬末,但依然没有春天的迹象,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停滞的感觉。
接着,"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描述了山岭上云气浓厚,如同覆盖,而岩石间却突然飘落着细小的雪花,宛如尘土,这种对比强烈地描绘出自然界的奇妙和诗人眼中的意境。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则是对雪后山林景色的具体描写。这里的“笋石”指的是竹子初生时的样子,“松萝”则是积雪后的松枝,这些形象通过对自然物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深刻的情感和精细的观察。
最后两句“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构成了一幅静谧而生机勃勃的画面。飞鸟不再翱翔,猿猴也不再跳跃,一切生命活动似乎都在这深冬之中缓慢了节奏。而“青骢御史上南秦”则是在这样的宁静氛围中,诗人提及了一匹青色的好马和一位朝廷派往南秦的官员,这里可能隐含着某种政治或个人情感的寄托。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自然写实和深远的情感寄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
公昔张空拳,思以振赤符。
赤符谶不验,沧海为之枯。
天废谁能兴,志士枉受屠。
唯是桂林烬,仗此稍支吾。
毕竟延一线,东僵西则苏。
连衡张陈霍,旁暨韩麦徒。
以致惠国公,翻然成改图。
孤忠天所鉴,谶亦未尽诬。
南极竟浑一,百年拱车书。
尚有妙墨宝,流落渐江隅。
寒芒而正色,英爽与之俱。
番禺耆老尽,文献谁为储。
秋痕随秋去,剩此灰劫馀。
连呼玉画又,收之缄中厨。
密公高弟子,少亦不碌碌。
所以兹山中,接踵来耆宿。
记得甲申年,曾赋新蒲绿。
一朝荷徵书,夜猿厌空谷。
欲称大薙师,新著朝天录。
痛绝诸葛儿,随车遭迫促。
白圭险被污,素丝危见辱。
高厚所照临,誓难负幽独。
幸得脱身还,有泪已万斛。
终身西向戒,岂以长斋赎。
空门亦易腥,殆哉此孤躅。
方叹中司言,前知良以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