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伶坟上坐吟风,漂母矶头奠酒钟。
眼力还高萧相国,能于饿莩识英雄。
刘伶坟上坐吟风,漂母矶头奠酒钟。
眼力还高萧相国,能于饿莩识英雄。
这首诗《漂母祠》由明代诗人张弼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英雄的敬仰之情。
首句“刘伶坟上坐吟风”,以刘伶这一历史人物为引子,描绘出一位文人雅士在刘伶墓前静坐,吟咏自然之风的画面。这里不仅体现了对刘伶的缅怀,也暗含了诗人自己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
次句“漂母矶头奠酒钟”,则将视角转向另一段历史,描述了一位在漂母矶头祭奠的场景。漂母,即那位在困境中给予韩信食物的妇人,此处通过祭奠她,表达了对那些在他人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英雄们的尊敬和纪念。
后两句“眼力还高萧相国,能于饿莩识英雄”,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萧何(相国)之所以能识别出韩信这样的英雄,是因为他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超凡的眼力。这里不仅赞扬了萧何的识人之能,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需要具备慧眼识英雄的能力,去发现并尊重那些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尚品质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和对比,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呼吁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应具备识别和尊重英雄的能力,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