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断魂江上柳,越春深越瘦。
- 翻译
- 就像江边那株憔悴的柳树,随着春天深入,它越发清瘦。
- 注释
- 恰似:好像。
断魂:形容心情极度悲伤或失落。
江上:江边。
柳:柳树,象征离别和柔情。
越:越加。
春深:春天深入。
越瘦:越发清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沂孙的作品,名为《谒金门》。其中,“恰似断魂江上柳,越春深越瘦”两句,是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遭遇。
“恰似断魂江上柳”,这句话中“恰似”意味着相像或类似,而“断魂江上柳”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用“断魂”形容某种景象极其悲凉或美丽,以至于能令人心痛。这里的“断魂江上柳”,很可能是指春日里那些孤独、无伴、凄清的柳树,它们似乎承受了世间所有的忧愁和哀伤,仿佛能让人灵魂断送。
接下来的“越春深越瘦”则进一步描绘出这柳树随着季节变化的情态。春天本应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时候,但这些柳树却“越春深越瘦”,意味着它们不仅没有迎来生机,反而变得更加枯槁和消瘦。这其中蕴含的意象,是对比常规春天景象的一种颠倒,而这样的描写往往寓意于诗人的内心世界或是对现实状况的隐喻。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孤独、哀愁甚至绝望情感的深刻体验。这种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景象相结合的表达手法,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处理方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御街行·其二无题
阑干四面山无数。供望眼、朝与暮。
好风催雨过山来,吹尽一帘烦暑。
纱厨如雾,簟纹如水,别有生凉处。
冰肌不受铅华污。更旎旎、真香聚。
临风一曲最妖娇,唱得行人且住。
藕花都放,木犀开后,待与乘鸾去。
鹤鸣亭独饮
小亭独酌兴悠哉,忽有清愁到酒杯。
四面青山围欲合,不知愁自那边来。
丙戌十月二十三日大雪
秋成粟满仓,冬藏雪盈尺。
天意悯无辜,岁事了不逆。
谁言丰年中,遭此大泉厄。
肉好虽甚精,十百非其实。
田家有馀粮,靳靳未肯出。
闾阎但坐视,悯悯不得食。
朝饥愿充肠,三五本自足。
饱食就茗饮,竟亦安用十。
奸豪得巧便,轻重窃相易。
邻邦谷如土,胡越两不及。
闲民本无赖,翩然去井邑。
土著坐受穷,忍饥待捐瘠。
彼哉陶钧手,用此狂且愎。
天且无奈何,我亦长太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