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阴云蔽太虚,夜深却见太阴亏。
老天故露妖蟆恶,要索卢仝寸铁诗。
尽日阴云蔽太虚,夜深却见太阴亏。
老天故露妖蟆恶,要索卢仝寸铁诗。
这首诗《八月十四夜月食》由宋代诗人汪梦斗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食这一自然现象,并融入了诗人独特的感悟与情感。
首句“尽日阴云蔽太虚”,开篇即以阴云笼罩天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压抑与朦胧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在预示着某种不寻常的变化。接着,“夜深却见太阴亏”一句,转折点明了主题——月食的发生。夜深人静之时,月亮逐渐变得残缺,这种景象既是对自然规律的直观呈现,也引发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深思。
“老天故露妖蟆恶,要索卢仝寸铁诗。”这两句则充满了哲理与寓意。诗人将月食比作“妖蟆”的出现,暗喻了自然界中不可避免的阴暗面或邪恶力量。同时,引用卢仝的诗句,借以表达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独特见解和思考。卢仝的“寸铁诗”在这里被赋予了象征意义,可能是指诗人对于月食现象的深刻理解与独到见解,需要通过“寸铁”(即简短而有力的文字)来传达。
整首诗通过对月食这一自然现象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对诗歌创作独特视角的追求。通过对比阴云与月食的景象,诗人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蕴含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感悟。
天末孤鸿疾。想东南、无边胜概,合留吟屐。
海上成连知何许,绝调几时闻得。
念湖海、飘零倦客。
跨马出郊时极目,恨身无、彩凤双飞翼。
相见也,定何日。江湖满地多秋色。
望中原、青山一发,但馀残弈。
月不圆时花未好,转眼叶黄云碧。
又旧雨、几番追忆。
我是黄须君青兕,更群推、白也诗无敌。
风雅事,已陈迹。
午窗独倚南薰畅,一编悄度残昼。
猛忆前番,短烛清言,明月夜深时候。
恰待长相守,更魂销,别离还又。
分携后,江云渭树,何时尊酒。
怕重问,三载京华,檐雨篝灯,盈盈冷泪殷袖。
况是如今,岛瘦郊寒,风趣也非依旧。
尘梦今无有,问天涯、故人知否。
空翘首、一痕落日,数行烟柳。
名胜地,湖山景物曾记。
刘郎去后竟如斯,惊沙暗起。
浓雰凄雾满神州,漫漫幽恨无际。
抟云剑,还独倚,天涯底事长系。
今朝莫漫问沧桑,怕寻故垒。
兴亡千载事陈陈,滔滔但有流水。
朱门紫阁等海市,是高贤、敛迹乡里。
攘攘莫论人世,尽疏林野屋,青山相对,笑我栖栖,风尘里。
一片江山,斜阳万里,眼底都收。
看沙上潮平,扁舟来去,洲边树冷,庙貌常留。
处处峰青,惊魂零乱,道是荆州是益州。
珠帘外,恨长江终古、不肯西流。
花冠玉佩悠悠,是望帝春心杜宇愁。
叹思蜀衔悲,吞吴遗恨,英雄何在,战伐都休。
峡里帆来,刘郎消息,白帝城边古木秋。
谁凭吊,剩渔翁一个,坐钓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