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三》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其三》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玉女峰前一棹歌,烟鬟雾髻动清波。

游人去后枫林夜,月满空山可奈何。

(0)
注释
玉女峰:一座美丽的山峰,可能象征着仙女或圣洁之地。
棹歌:划船时唱的歌,表达轻松愉快的心情。
烟鬟雾髻:形容女子如烟雾般的秀发。
清波:清澈的水面。
游人去后:当游客离去之后。
枫林夜:夜晚的枫树林,可能营造出宁静或孤独的氛围。
月满空山:明亮的月光照亮寂静的山峦。
可奈何:无可奈何,表达一种寂寥或失落的情绪。
翻译
在玉女峰前轻轻唱起歌谣
烟雾缭绕中的发髻在清波中摇曳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所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玉女峰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玉女峰前一棹歌",开篇即点出地点和活动,形象地展现了船夫在玉女峰前轻声歌唱的情景,给人以悠然自得之感。

"烟鬟雾髻动清波",运用了比喻手法,将峰峦比喻为女子的秀发,随着江水的波动,仿佛在轻轻摇曳,增添了山水的灵动之美。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含了对女性形象的赞美。

"游人去后枫林夜",转而描绘夜晚的景象,游人散去,只剩下枫林与月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寂寥的氛围。"月满空山"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空旷感,月光洒满寂静的山林,更显孤独与深远。

最后的"可奈何"表达了词人对眼前美景的深深感叹,流露出淡淡的孤寂情绪,也暗示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体现了辛弃疾词作中既有豪放之气,又不乏细腻情感的特点。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登钓台四首·其三

古人栖隐地,今日我重来。

寂寞千山里,烟波万古台。

岩寒苍桂落,沙晚白鸥回。

慷慨无人测,长歌不放杯。

(0)

西郊秋兴十首·其六

萧条万峰里,门巷静无哗。

积草惟三径,垂杨自一家。

寒云抱古木,晚日媚残花。

岁事看如此,能教负物华。

(0)

同沈清溪夜坐二首·其二

移席留长坐,更深雨渐繁。

竹寒庭鹤警,灯静壁蛩喧。

舟楫淹归计,琴书代晤言。

知君多雅兴,常过蒋生园。

(0)

大石关行

青山千仞城百尺,云中嵯峨列万石。

关门控险铁不如,万人可望不可踰。

蛮兵一朝杀关吏,驱马入关履平地。

山头矛戟多于草,弩箭射甲如射缟。

当关秪用一夫力,胡为万卒犹难保。

君不见山上城堞毁,楼倾四壁立。

青狸苍兕朝对啼,白蒿黄云暮愁入。

(0)

除夕述哀四首·其三

去年值今夕,庭闱奉颜色。

今年值今夕,空奠几筵侧。

苍苔翳幽隧,翠柏开灵域。

顾望西山阴,风云为悽恻。

(0)

赠望之五首·其四

昔子当北徂,值予复南旋。

相违踰几时,世事倏推迁。

访旧半存亡,谁能不摧颜。

浮云岁暮征,馀曜御西山。

居人念川涂,行子恋乡关。

平生双龙剑,乖别何时还。

志士重明德,穷达奚足叹。

愿君勖令名,相期在盛年。

(0)
诗词分类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诗人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