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不见路,万里迷也没。
问汝世间人,何时得成佛?
满天不见路,万里迷也没。
问汝世间人,何时得成佛?
这首诗名为《劝人(其十六)》,是唐代僧人义存所作。义存,俗姓李,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僧人,与马祖道一、百丈怀海并称“马祖三门”,对禅宗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此诗以“满天不见路,万里迷也没”开篇,描绘了一幅在茫茫宇宙中迷失方向的景象,暗喻人生道路的迷茫与无常。接着,“问汝世间人,何时得成佛?”则直指人心,提出一个深邃的问题:在这样的迷茫中,作为世间之人,何时才能找到通向解脱的道路,达到成佛的境界?
全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直接的发问,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修行悟道的迫切呼唤。义存大师以禅宗的智慧,引导读者反思自我,寻找内心的光明与指引,体现了佛教中追求内心平静、摆脱烦恼、最终实现心灵自由的精神追求。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众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
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
风袅垂杨,雪销蕙草,何如清润潘郎。
风月襟怀,挥毫倚马成章。
仙都观里桃千树,映曲尘、十里荷塘。
未归来,应恋花洲,醉玉吟香。
东风晴昼浓如酒,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
燕子重来,明朝传梦西窗。
朝寒几暖金炉烬,料洞天、日月偏长。
杏园诗,应待先题,嘶马平康。
行营面面设刁斗,帐门深深万人守。
将军贵重不据鞍,夜夜发兵防隘口。
自言虏畏不敢犯,射麋捕鹿来行酒。
更阑酒醒山月落,綵缣百段支女乐。
谁知营中血战人,无钱得合金疮药。
秋山苍苍秋云黄,鸦浴咸池忽扶桑。
一月二十九日醉,百年三万六千场。
嗟君千丈擎天手,而有万卷悬河口。
乱花飞絮心扰扰,不如中山千日酒。
黄凿落,赤叵罗。
姑射真人注宝雪,广寒仙子行金波。
玉蛆初泛松花露,琼螺再荐椒花雨。
米大功名何足数,鸿毛利害奚自苦。
醉则已,睡则休。水浩浩,天悠悠。
君知否,昔在甲辰尧嗣位,迄今嘉定之辛巳。
其中三千六百年,几度寒枫逐逝川。
云峰横起,障吴关三面,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目尽处,秋水黏天无壁。
绿鬓人归,如今虽在,空有千茎雪。
追寻如梦,漫馀诗句犹杰。
闻道尊酒登临,孙郎终古恨,长歌时发。
万里云屯瓜步晚,落日旌旗明灭。
鼓吹风高,画船遥想,一笑吞穷发。
当时曾照,更谁重问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