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众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
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
自家未达莫来看,解者众生真是汉。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
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
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
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
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缘识》之二。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看出诗人深厚的佛学知识和修行体验。
诗中“自家未达莫来看”表明了诗人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探索与领悟,认为外界的纷扰干扰无关紧要。接着,“解者众生真是汉”则是对众生痛苦的深刻理解和同情之情。
“世涂烦恼一齐休,修取菩提心不乱”显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烦恼、追求佛教中的觉悟(菩提)的渴望和决心。这里的“菩提心”是指达到菩萨境界的心态,即在各种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清醒和不乱。
“天觉因明凡圣同,苦空圆满光不散”则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天觉”的理解,这里的“天觉”指的是对宇宙真理的直接体验,而非通过言传身教。同时,“因明”暗示了修行中的智慧和见地,强调凡夫与圣者的区别仅在于是否悟到了真理。
下一句“含识缘中晓了难,爱河须渡达彼岸”则是对众生深陷烦恼(含识)及解脱之道的认识。这里的“爱河”象征着世间的贪欲和情感纠葛,而“彼岸”则代表了超脱这些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接着,“我见人见众生见,菩萨行持终不惮”表达了诗人对于菩萨之道的理解和赞美,即菩萨无论在何种环境下都能保持慈悲和智慧,不会有任何犹豫。
“离贪嗔,绝情欲,定相安然无反覆”则是对修行过程中克服内心障碍的描绘,即远离贪婪、愤怒和世间的情欲,达到一种稳固的内在平静,不再有任何摇摆。
“从头法归镇长开,郁郁黄花生翠竹”中的“法归”可能是指佛法或修行之道,而“镇长开”则表达了一种境界的广阔和开放。这里的意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郁郁黄花生翠竹),传递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美好。
在最后几句,“天高地广遍周游,十方妙色能照烛”中,诗人以宏大的宇宙视角来观察世间万象,同时强调了佛法智慧如明灯一般能够照亮迷茫的世界。
“七宝山高三界中,拔去浮云沈水渌”则通过对“七宝山”的描绘(可能指的是一处理想中的圣地或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世间烦恼和障碍的向往。
最后,“离他一念是因缘,珍重贤圣皆知足”则显示了诗人对于佛法中“因缘”的理解,即一切现象都无自性,只在于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这里也表达了对智慧和修行者的尊崇,以及对于已达到觉悟境界者之心满意足的赞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丰富的佛学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苦难与解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佛教修行道路的热切追求和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