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无衾覆首,贫乃士之常。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
死无衾覆首,贫乃士之常。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贫穷文人的妻子,生活在极度困顿之中。"死无衾覆首"形象地表达了他们的贫困,无钱购买棺木,只能赤身裸体下葬。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映射出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生活的艰辛。"贫乃士之常"则更深化了这一点,表明知识分子或读书人群体中貧困现象十分常见。
接下来的两句 "妇谥为康子,何须问太常" 则转向妻子的身份和遭遇。这里的"妇谥为康子"可能指的是妻子因丈夫贫穷而受尽嘲讽,被人们称作是某位官员之子(“康子”在古代有时用以泛指士族或官宦之后)。最后一句 "何须问太常" 则是在强调,无需询问这些世俗的礼节,因为妻子的处境已经超越了常规礼仪的束缚。
整首诗通过对贫困读书人家庭生活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切同情和批判。诗中充满了对底层人民生活苦难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不满和反思。
谷萦峰抱千百转,竹嫩松苍趣各单。
应接无暇总静供,今日之游兴不浅。
行行亦至雨香馆,下视一绿谁能辨。
一绿梢头乃见遥,昆明湖水当前展。
年来缀景颇致佳,是吾所愧非吾善。
峭风下岩云尽捲,四围晴雨霏㟞嵃。
是药文殊皆命采,更当何处天花冁。
声声色色本真空,吾亦因之万虑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