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劝农还,安知稼穑难?
括田唐使者,搜粟汉都官。
天下非秦越,朝端必范韩。
诸君颂阶泰,莫废注危竿。
不是劝农还,安知稼穑难?
括田唐使者,搜粟汉都官。
天下非秦越,朝端必范韩。
诸君颂阶泰,莫废注危竿。
这首清代周沐润的《咏古(其二)》以质朴的语言表达了对古代官员治理国家的反思。首句“不是劝农还,安知稼穑难?”揭示出诗人对那些远离田间劳作、不了解民生疾苦的官员的质疑,暗示了只有亲身经历过农事艰辛,才能真正理解农民的不易。
接下来,“括田唐使者,搜粟汉都官”借用了历史典故,批评唐代的括田政策和汉代的搜粟举措,暗指官府过度征敛可能给百姓带来的困苦。诗人指出,天下并非只有秦与越那样的对立,朝廷决策应吸取前朝教训,避免过于严苛。
“朝端必范韩”中的“范韩”指的是战国时期主张节俭的范蠡和韩非,诗人希望朝廷能以他们的智慧为榜样,注重平衡与节制。
最后两句“诸君颂阶泰,莫废注危竿”呼吁在赞誉太平盛世的同时,不可忽视潜在的风险,要保持警惕,如“危竿”所示,寓意居安思危,提醒官员们始终关注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整首诗通过咏史讽今,表达了对公正施政、体恤民情的期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燕本冰雪骨,越淡莲花风。
五言双宝刀,联响高飞鸿。
翰苑钱舍人,诗韵铿雷公。
识本未识淡,仰咏嗟无穷。
清恨生物表,朗玉倾梦中。
常于冷竹坐,相语道意冲。
嵩洛兴不薄,稽江事难同。
明年若不来,我作黄蒿翁。
何以兀其心,为君学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