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踪石上云,飘忽本无住。
门外即青山,一瓢向何处。
离心寄春草,柔艳欲飞去。
引领生白烟,花落祇陀树。
孤踪石上云,飘忽本无住。
门外即青山,一瓢向何处。
离心寄春草,柔艳欲飞去。
引领生白烟,花落祇陀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而孤寂的画面。"孤踪石上云",诗人以孤独的身影和飘渺的云彩相映,暗示了其隐逸的生活状态。"飘忽本无住"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定所的超然心境。接下来,诗人将视线转向门外的青山,表达对自然的亲近和对未知的向往:"门外即青山,一瓢向何处。"这里的"一瓢"象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和淡泊的追求。
"离心寄春草,柔艳欲飞去",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春天的花草,它们的娇艳仿佛要随风飘散,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思绪纷飞。最后两句"引领生白烟,花落祇陀树"则通过描绘花落的场景,增添了画面的寂静与禅意,祇陀树可能指的是佛家故事中的静修之地,暗含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淡泊以及对精神归宿的追寻,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隐逸情怀。
宋公画山得山骨,五百年来纸犹湿。
米公画山不画山,晴天雨天推烟鬟。
汤子画水亦如此,十日五日袖五指。
忽然倒峡与奔流,幻出澄江对窗几。
画涛画雪兼画冰,低头听之声泠泠。
老人事过即忘却,惟此欲忘心不能。
古来多少餐霞客,误落尘中人不识。
汤家水,米家山,只在虚无缥缈间。
说与世人皆大笑,五百年来称二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