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水流离下,陇山高接天。
似怜征戍苦,呜咽向秦川。
陇水流离下,陇山高接天。
似怜征戍苦,呜咽向秦川。
这首诗以“陇头水”为题,描绘了陇山与流水之间的自然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征戍之苦的深切同情。首句“陇水流离下”,以“流离”二字生动地描绘了陇水在山谷间蜿蜒流淌的情景,既有动态之美,又暗含了水波不息、人生无常之意。次句“陇山高接天”,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陇山的巍峨与辽阔,仿佛与天空相连,营造出一种壮丽而孤高的意境。
后两句“似怜征戍苦,呜咽向秦川”,则将自然景观赋予了情感色彩,想象陇水似乎理解并同情着远征士兵的艰辛与痛苦,因此发出呜咽之声,向着秦川倾诉。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使得自然与人文情感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命运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巧妙寄托,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海宇衣冠会已奇,为逢花节又衔卮。
簿书幸了公家务,乐意偏于春事宜。
异色肯输姚魏种,荣观应拟洛阳时。
东风岁岁浑谁伴,芍药阶前是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