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与城阙,事物不相对。
唯闻秉道义,所处无内外。
趋烦而毁静,此理乃俗辈。
昔有天下贤,喜得名笔会。
买粉涂南墙,松石生屋内。
石怪如舂涛,松偃如起籁。
画来二十年,数偶未辄爱。
罕亲凭按颜,但睹抱犊背。
虽当省闼严,晦昧欲何赖。
今逢茂陵人,独唱亦豪迈。
山林与城阙,事物不相对。
唯闻秉道义,所处无内外。
趋烦而毁静,此理乃俗辈。
昔有天下贤,喜得名笔会。
买粉涂南墙,松石生屋内。
石怪如舂涛,松偃如起籁。
画来二十年,数偶未辄爱。
罕亲凭按颜,但睹抱犊背。
虽当省闼严,晦昧欲何赖。
今逢茂陵人,独唱亦豪迈。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原甫省中松石画壁》,通过对山林与城阙的对比,表达了对坚守道义的崇尚,认为内心的修养超越了外在环境的影响。诗人以古代贤士购得名笔,精心描绘松石画壁的场景为引子,赞美画中的艺术生动,尤其是松石的形态栩栩如生,如石似涛、松如风声。然而,诗人强调真正的欣赏在于画家的精神境界,而非表面的技艺,他更欣赏画家创作时的专注与情感投入,如“罕亲凭按颜,但睹抱犊背”。
诗人进一步指出,即使身在官署之中,面对繁杂政务,这些画作也无法提供实质的帮助,只能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最后,诗人以遇见同样欣赏此画的人——茂陵人为结,感叹这种艺术的豪迈与共鸣,体现了他对高尚艺术追求的理解和赞赏。整首诗语言质朴,内涵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道德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