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邻家园中种黍示嘉祐》
《观邻家园中种黍示嘉祐》全文
宋 / 王禹偁   形式: 古风

比邻有闲园,瓦砾杂荆杞。

未尝动耕牛,但见牧群豕。

今夏赤旱天,斲琢谁家子。

播种甚莽卤,苗稼安能起。

秋来连月雨,柴门昼不启。

新晴一携杖,出户聊徙倚。

重到田中立,黍稷何薿薿。

吐穗欲及肩,鸟雀声亦喜。

力穑乃有秋,斯言不虚矣。

向使懒种植,荒榛殊未已。

有书闲不读,为学还如此。

(0)
翻译
邻近有片闲置的园地,瓦砾和荆棘丛生。
从未见过耕牛劳作,只见猪群在游荡。
今年夏天酷热干旱,不知是谁家的孩子在辛苦劳作。
播种时草率粗疏,作物怎能生长繁茂。
秋天连续下雨,柴门白天都紧闭。
雨过天晴,我手持拐杖出门,随意漫步。
再次来到田间,看见黍稷长得茂盛。
谷穗长势惊人,几乎齐肩高,连鸟雀也为之欢唱。
辛勤耕耘才能收获秋天,这话一点不假。
如果当初懒于种植,这片荒地只会更加荒芜。
有空闲的书却不去读,学习的态度依然如此懈怠。
注释
比邻:邻居。
闲园:闲置的园地。
瓦砾:破碎的瓦片。
荆杞:荆棘。
耕牛:用于耕地的牛。
牧群豕:放养的猪群。
赤旱:大旱。
斲琢:辛勤劳作。
莽卤:草率粗疏。
苗稼:农作物。
柴门:简陋的木门。
昼不启:白天不开门。
新晴:雨后放晴。
徙倚:徘徊,闲逛。
黍稷:泛指谷物。
薿薿:茂盛的样子。
吐穗:谷物结穗。
鸟雀声亦喜:鸟雀因丰收而鸣叫。
力穑:努力耕作。
斯言:这话说得。
虚矣:不假。
荒榛:荒芜的榛林。
殊未已:仍然继续。
有书闲不读:有空闲的书却不读。
为学:学习态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生活的田园风光,通过对邻家园中景象的细腻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农耕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情感寄托。

开篇“比邻有闲园,瓦砾杂荆杞”两句,以荒废不再耕种的邻家园作为背景,瓦砾杂乱、荆棘丛生,营造出一片萧瑟与静谧的意境。随后“未尝动耕牛,但见牧群豕”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农耕生活的疏离感,尽管没有亲自耕种,却仍然能够观察到自然界中生命力的活力。

“今夏赤旱天,斲琢谁家子”一句,通过描写炎热干旱的夏日和劳作中的农人,传达出对土地与人的辛勤付出的同情。紧接着,“播种甚莽卤,苗稼安能起”则是对于种植希望与困难之间微妙关系的反思。

“秋来连月雨,柴门昼不启”表明了秋天连绵不断的降雨,使得户外活动受到限制,而“新晴一携杖,出户聊徙倚”则描写了雨后初晴,诗人拿着拐杖出来散步的情景,流露出一种期待与放松的心情。

以下几句“重到田中立,黍稷何薿薿。吐穗欲及肩,鸟雀声亦喜”则是对农作物成长和收获的欣赏,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自然界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结尾部分“力穑乃有秋,斯言不虚矣。向使懒种植,荒榛殊未已”表达了对于勤劳耕作与丰收之间必然关系的肯定,同时也暗示出对那些懒惰于农事、导致田园荒废的人们的批评。

最后,“有书闲不读,为学还如此”一句,通过强调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表达了诗人对于终身学习与不断自我完善的重视。

作者介绍
王禹偁

王禹偁
朝代:宋   字:元之   籍贯: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   生辰:954—1001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
猜你喜欢

飞蚊

九月不肃霜,十月犹飞蚊。

不知从何来,乘昏动成群。

觜利巧能嘬,类多非可熏。

青蝇与白鸟,自古常纷纷。

(0)

怀胡侍郎邦衡

今世汲长孺,庐陵胡侍郎。

孤忠一封事,千载两刚肠。

晚节逢明主,丹心契上苍。

群儿巧相中,直道亦何伤。

(0)

次韵知宗游二公亭

前日同登二山亭,清源入望清更清。

宗英载酒挟两客,破暑共作城东行。

东湖未到闻人说,香有荷华如郑隰。

社中未为三笑游,亭上姑寻二公迹。

衔杯适意论交情,江山照眼增双明。

聊效韩公文字饮,奚用鼎沸笙篁声。

(0)

长生草

草有长生者,无根叶自抽。

秦皇不知此,误向海山求。

(0)

送贾岩老还乡·其三

乃翁贤德冠吾乡,伯氏声名蔼上庠。

更喜君如里曾子,少年孝义已非常。

(0)

昭君村

十二巫峰下,明妃生处村。

至今粗丑女,灼面亦成痕。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施耐庵 元顺帝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