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有长生者,无根叶自抽。
秦皇不知此,误向海山求。
草有长生者,无根叶自抽。
秦皇不知此,误向海山求。
这首诗《长生草》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草有长生者,无根叶自抽”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自然界中的长生草与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梦想相联系,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向往与思考。
“草有长生者”,这里的“长生者”并非指具体的植物种类,而是泛指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平凡却拥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它们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生生不息,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不朽。诗人在这里借长生草之名,暗喻那些虽无显赫地位、却能以坚韧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超越世俗眼光,追求内心世界的永恒。
“无根叶自抽”,进一步描绘了长生草的生长状态,它无需依赖特定的土壤或环境条件,就能自行抽出叶片,展现出一种独立自主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展现,不仅仅是对外在环境的适应,更是内在精神力量的体现。诗人通过这一形象,暗示了人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应保持自我,不受外界束缚,以内在的力量去追求生命的真谛。
“秦皇不知此,误向海山求”,诗人在此引用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作为反衬,强调了自然界中那些看似平凡却蕴含着生命奥秘的事物,是人类追求长生不老的真正启示。秦始皇的错误在于,他过于依赖外在的力量和手段,而忽视了内在精神的培养和生命的本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呼吁人们应当从自然中寻找生命的真谛,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长生。
综上所述,《长生草》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长生草的描绘,以及与历史典故的巧妙结合,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内在精神的力量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永恒的深邃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