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巫峰下,明妃生处村。
至今粗丑女,灼面亦成痕。
十二巫峰下,明妃生处村。
至今粗丑女,灼面亦成痕。
这首诗名为《昭君村》,是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深切感慨。
“十二巫峰下,明妃生处村。” 开篇以壮丽的巫山十二峰为背景,描绘出昭君生长之地的自然美景,同时也暗示了昭君与这片土地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里的“明妃”即指王昭君,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和外交家,以其美貌和智慧在汉匈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至今粗丑女,灼面亦成痕。” 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反思。他指出,在当今社会,即便是容貌平庸的女子,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这既可能是生理上的伤痕,也可能是心理上的创伤。这里暗含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体命运无常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古代与现代,赞美了昭君的美丽与智慧,同时揭示了社会变迁中不变的人性主题,引人深思。
今夕复何夕,鹊驾已难留。
盈盈一水相望,空际碧云流。
携得轻纨小扇,坐向冷萤光里,人意淡于秋。
襟袂极潇洒,风露浣清愁。倚银床,荐冰簟,熨罗裯。
不妨夜深低语,笑问女和牛。
难道仙家眷属,也似人生离合,隔岁一绸缪。
终古此河汉,别恨总悠悠。
华灯看罢移香屧。正御陌、游尘绝。
素裳粉袂玉为容,人月都无分别。
丹楼云澹,金门霜冷,纤手摩娑怯。
三桥宛转淩波蹑。敛翠黛、低回说。
年年长向凤城游,曾望蕊珠宫阙。
茫茫咫尺,眼前千里,况是明年月。
随分栖迟十亩宫,此身幸喜免飘蓬。
醉醒久已闻渔父,得失终期学塞翁。
肯使壮心惭刻鹄,漫将清兴托雕虫。
世机祇觉从兹息,坐对秋山落照红。
茅檐习静坐高春,仗酒浇平磊块胸。
终日守株宁待兔,三年学技笑屠龙。
閒愁似草经霜减,野兴如花著雨浓。
试上山头寻故事,读书台畔暮云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