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间开向翠微,独谐幽意托垂帷。
手中编绝缘披惯,舍后园荒为懒窥。
林木栖云阴讲席,山泉带雨涨书池。
帐前弟子无休暇,共说身亲乐事师。
一室间开向翠微,独谐幽意托垂帷。
手中编绝缘披惯,舍后园荒为懒窥。
林木栖云阴讲席,山泉带雨涨书池。
帐前弟子无休暇,共说身亲乐事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学家何默甫在山房中的生活场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何默甫与弟子们共同学习、探讨学问的宁静氛围。诗的开头“一室间开向翠微”,描绘了山房内清幽的环境,暗示了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接着,“独谐幽意托垂帷”一句,点明了何默甫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他以垂帷作为寄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追求。
“手中编绝缘披惯,舍后园荒为懒窥”两句,通过描述何默甫日常的生活习惯,进一步展现了他的淡泊名利、专心学问的性格。他或许已经习惯了与世隔绝的编纂工作,对后园的荒芜也显得不以为意,这体现了他对学问的执着与热爱。
“林木栖云阴讲席,山泉带雨涨书池”这两句,将读者的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描绘了山房周围自然景色的美丽与生机。林间的云雾、山泉的流水,都成为了何默甫与弟子们讨论学问时的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学习环境。
最后,“帐前弟子无休暇,共说身亲乐事师”两句,直接点明了何默甫不仅是一位学者,更是一位深受弟子尊敬的老师。在他的教导下,弟子们勤奋不懈,共同享受着学习的乐趣,这种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是诗中最为动人之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何默甫山房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追求学问、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师生之间和谐共进的美好景象。
英气轩轩贯斗牛,春风匹马辟雍游。
家庭竞秀三株树,伯仲相交五凤楼。
回首白云添旧感,细听夜雨入新愁。
妙年唾掌收科第,会有欧公避一头。
数间老屋半攲颓,宗祏虽存没草莱。
尚有遗民呼太庙,可堪游鹿上荒台。
花开陌路空馀恨,麦被陵陂不尽哀。
三节还乡平日志,化为杜宇定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