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之情,时值腊月,即农历年末的第十二个月份,此时春意已浓,但因别离而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储光羲以“东城别故人”开篇,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告别的情感。
“腊月迟芳辰”一句,设定了诗的背景时间,是在一年之末,当时春日延绵,花正盛放,而诗人的心境却因即将分别而变得淡漠和无奈。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决心以及对未来某种美好生活的期待。尽管要离开亲友,但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对于未来的憧憬仍旧是春意盎然。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中,“花明”指的是花开得明媚,“洛阳苑”则特指洛阳城中的园林,这里描绘了洛阳一带的美丽景色。同时,“水绿小平津”表达了河流清澈,水边风光如画。
最后两句“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则是在说在这分别之日,即便是鸟儿的鸣叫,也只能自己欣赏,无法与亲友共同享受,这里的“莺”指的是黄鹂,一种鸟类,其鸣叫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不能共享的哀愁。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储光羲深厚的情感,更透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别离之中的美好憧憬。
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