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洛阳东门送别》
《洛阳东门送别》全文
唐 / 储光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东城别故人,腊月迟芳辰。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

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uòyángdōngménsòngbié
táng / chǔguāng

dōngchéngbiérényuèchífāngchén
zhōuliǎngchūn

huāmíngluòyángyuànshuǐ绿xiǎopíngjīn
shìxiāngjiànyīngshēngxīn

翻译
在东城告别了老朋友,腊月里的佳节显得格外迟缓。
我不惜独自乘船离去,但两地的春天怎能相抵。
想象洛阳园林花开明丽,小平津的水面碧波荡漾。
今日即使不能相见,莺鸟的鸣叫也只会徒增新意。
注释
东城:指代城市的一角。
故人:老朋友。
腊月:农历十二月。
迟芳辰:迟到的佳节。
不惜:不顾惜。
孤舟:独自一人的船只。
两地春:两地不同的春天景色。
花明:花开得明亮。
洛阳苑:古代洛阳的皇家园林。
小平津:地名,可能指代一个水域。
是日:这一天。
莺声:莺鸟的鸣叫声。
徒自新:白白地更新,形容徒劳无益。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别离之情,时值腊月,即农历年末的第十二个月份,此时春意已浓,但因别离而显得尤为珍贵。诗人储光羲以“东城别故人”开篇,表达了对亲朋好友告别的情感。

“腊月迟芳辰”一句,设定了诗的背景时间,是在一年之末,当时春日延绵,花正盛放,而诗人的心境却因即将分别而变得淡漠和无奈。

“不惜孤舟去,其如两地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决心以及对未来某种美好生活的期待。尽管要离开亲友,但内心依然充满希望,对于未来的憧憬仍旧是春意盎然。

“花明洛阳苑,水绿小平津”中,“花明”指的是花开得明媚,“洛阳苑”则特指洛阳城中的园林,这里描绘了洛阳一带的美丽景色。同时,“水绿小平津”表达了河流清澈,水边风光如画。

最后两句“是日不相见,莺声徒自新”,则是在说在这分别之日,即便是鸟儿的鸣叫,也只能自己欣赏,无法与亲友共同享受,这里的“莺”指的是黄鹂,一种鸟类,其鸣叫常被用来形容春天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对美好事物不能共享的哀愁。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储光羲深厚的情感,更透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个别离之中的美好憧憬。

作者介绍
储光羲

储光羲
朝代:唐   籍贯:润州延陵   生辰:约706—763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 
猜你喜欢

上元过祥符僧可久房,萧然无灯火

门前歌舞斗分朋,一室清风冷欲冰。

不把琉璃闲照佛,始知无尽本无灯。

(0)

题临兰亭序

有若似夫子,尚兴阙里门。

虎贲状蔡邕,犹旁文举樽。

昭陵自一闭,真迹不复存。

予今获此本,亦可比玙璠。

(0)

立秋

昨日午时秋,西风夜转头。

吹来溪外雨,藏却树间楼。

暝带栖鸦色,凉催客燕愁。

一樽吟未了,衰鬓早飕飕。

(0)

题静斋稿

斯道在人心,如蚌藏圆珠。

散作明月光,敛则止水虚。

(0)

次韵和酬

不问猿崖鸟道深,携筇著屐伴君寻。

山中桂子惊寒夜,雪后梅花偪岁阴。

欲住更逢青眼顾,相看须尽白头吟。

他年若续高僧传,未放汤休与道林。

(0)

乌夜啼

不禁枕簟新凉。夜初长。又是惊回好梦、叶敲窗。

江南望。江北望。水茫茫。赢得一襟清泪、拌馀香。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瞿佑 陈廷敬 钱镠 姚燧 高骈 谭用之 崔道融 王庭筠 李瓒 顾非熊 包恢 羊士谔 陶望龄 崔颢 汪应辰 汪琬 石延年 刘处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