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昨夜秋如水,袖里青蛇作电飞。
海水立时风乍起,毕星临处月初离。
仙人谁挟飞霞佩,太守还题喜雨诗。
不用胡麻炊作饭,大田有粟可充饥。
天坛昨夜秋如水,袖里青蛇作电飞。
海水立时风乍起,毕星临处月初离。
仙人谁挟飞霞佩,太守还题喜雨诗。
不用胡麻炊作饭,大田有粟可充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祷雨情景的深切感受与思考。首联“天坛昨夜秋如水,袖里青蛇作电飞”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晚天坛的宁静与神秘,以及突然间从袖中飞出的青蛇化为闪电的奇观,营造了一种既神秘又震撼的氛围。颔联“海水立时风乍起,毕星临处月初离”进一步渲染了自然界的动态变化,海面在瞬间被风吹动,月亮在毕星出现的地方似乎与之分离,展现了自然界力量的壮丽与不可预测性。
颈联“仙人谁挟飞霞佩,太守还题喜雨诗”则将自然现象与神话传说相结合,想象着仙人驾驭着云霞,而地方官吏则在喜迎甘霖之际题写赞美诗篇,表达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不用胡麻炊作饭,大田有粟可充饥”则是对丰收景象的展望,预示着即将到来的丰年,人们无需担忧食物短缺,可以安心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同时也寄托了对和平、丰收和幸福生活的美好祈愿。
拙哉大挠作甲子,不识太初与无始。
却教三万六千日,忙杀山僧希作佛。
岂知贤圣中所存,一朝坐老天地根。
七十年前无此人,众人道假我道真。
七十年后称寿者,众人道真我道假。
真假两不知,请问天人师。
今夕雷峰好轮月,不异匡庐夜静时。
江南有羁客,朝夕望不返。
柳衰寒花黄,狂风吠山犬。
潜颖欣青阳,眼见红复浅。
浮云弥太虚,河水日沔沔。
车盖填道路,相识非我善。
臭味自有真,岂以夙昔舛。
夕霞流停曜,圆景媚新畚。
仰观众鸟喧,使我中情远。
不畏新知乐,秖忧相见晚。